劉徹開口:“今日朕冊封衛(wèi)氏子夫為夫人,朕希望諸位愛卿與朕同喜?!?/p>
說著,他舉起酒杯。
眾多朝臣最近已經(jīng)明白劉徹的手段,知道他不好惹,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還是要給皇帝面子的。
冊封個夫人,真不是什么大事,先帝時冊封的就不少,遇到喜歡的就封,又不是封后,何必大驚小怪。
即便如今太皇太后依舊掌權(quán),也沒認為大漢的皇帝要對皇后守身如玉,頂多覺得他太過隆重罷了。
除了竇太主外,眾人舉杯跟劉徹共飲。
酒杯還沒來得及放下,竇太主的冷哼聲便傳來:“陛下好歡喜!可曾想過椒房殿的皇后,冊封夫人這樣的大事,不讓皇后出來,陛下莫非想廢了我們阿嬌不成?”
這話私下說說沒關(guān)系,可當著那么多朝臣和貴族的面說就有些不對了。
劉徹的人生里能讓人短暫妥協(xié)的人沒幾個,太皇太后是一個,竇太主算半個。
某種程度上來說,竇太主是擁有從龍之功的功臣,她好權(quán)利,從身份上又杜絕了謀反的可能,是他不能用皇帝權(quán)利的處決的人。
高祖呂后合謀殺死韓信,站在后來人的視角來看,人們同情韓信,覺得高祖無情,卸磨殺驢。
可站在高祖時期的朝堂上,韓信被殺,雖然無情了些,可朝臣是能夠理解的。
高祖奪得天下時他不年輕了。
太子仁弱,把韓信這么個大功臣留給呂后和太子孤兒寡母,他不能放心。
人都是會變得,他活著的時候韓信忠心他,等他死后,還會忠心皇后那樣的后宮婦人嗎?還會忠心太子那樣仁弱的太子嗎?
韓信太年輕,才三十多,給他幾年時間就足夠他打一個天下。
他不能賭!
所以高祖殺韓信,雖然無情,但是背后的邏輯是為了避免他死后大漢波瀾再起。
為了國家的安定,冤死一個韓信,絕了有后患的可能,即便這個可能不算大。
殺了韓信,頂多他風評有點問題,朝臣會變得更加謹慎,其它的,問題不大,朝臣畏懼的同時也能理解他的做法。
可竇太主于劉徹沒有韓信于劉邦那么大的功勞,偏偏又有功勞。
若是他連這樣的人都趕盡殺絕,以后誰還能跟隨他。
面對竇太主,劉徹是輕不得重不得。
上輩子哪怕廢了皇后,可竇太主依舊能做囂張跋扈的大漢公主。
竇太主是他對功臣的表明態(tài)度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