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天人有感,君權神授估計用不了?!?/p>
劉徹皺眉:“怎么說?”
他覺得還挺好用,就是用的時候怪怪的。
“天人有感,君權神授,這套說辭遇到有上進心的明君自然是好用的手段,可有些皇帝是真信了這套,相信自己就是天子,天下就該是他的,肆意妄為,有些君王則被儒家教導的完全信了儒家那一套,后來出了不少垂拱而治的帝王,學儒家那套用來約束自己,君權旁落……而且我之前沒跟陛下說三國之后的事,三國贏面最大的是魏,可最終贏家是司馬家,一個魏國的臣子,魏國一開始還需要扯大旗,稱帝還知道遮掩,司馬家直接做出當街弒君的舉動,百姓看到天子當街被殺死,天子的權威一夕之間消失殆盡,天人有感,君權神授,還有誰會信呢?”
兩晉南北朝,群魔亂舞,司馬家開了個“好”頭!
劉徹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當街弒君?
“那后來呢?后來的帝王用什么來治理國家?”
小滿略過了隋朝,不是隋朝不好,隋朝雖然是大一統(tǒng)國家,不過二世而亡,它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點得注意,隋朝講究因果輪回那一套,信佛。
在她看來隋朝并沒有徹底從兩晉南北朝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
她說起了大唐。
“君權民授。”
劉徹再次懷疑自己的耳朵出現(xiàn)了問題:“你這話什么意思?”
“漢之后下一個長久的政權的開拓者(李淵不重要)李世民用的是荀子的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治國,當君權神授無法說服讀書人,說服黎民百姓,那么就需要重新找到君權的合法性,君王愛護百姓,百姓便為君王加冕,李世民確實做到了,他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p>
劉徹一時間接受無能。
要他承認君權民授,這不開玩笑嗎?
就他做的那些事,哪有一點把黎民百姓當人對待了。
上輩子大漢在他的統(tǒng)治下,上到自己的妻子兒女,中到貴族朝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是他用的順手的工具,還是消耗品。
這就是漢武帝一朝堪稱“無人生還”的含金量。
要他用君權民授,這豈不是要他承認自己做的那些都是錯的。
他可是大漢的皇帝,他怎么會錯?
想到上輩子他不得已下的輪臺詔令,不禁沉默,真的沒錯嗎?
老頑固之所以是老頑固,有一個原因是老了,老了意味著沒機會改了,所以固執(zhí)的說自己沒錯,有錯也不愿意承認。
可他重來一次,如今正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
要不要推翻曾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