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建立第十三所大學!
這就是盧文政一直在謀劃的東西。
一座大學帶來的影響太大了,政治,經濟、武道綜合實力等等,這是全方位的影響!
盧文政作為豐省巡閱使,真正的封疆大吏,17級官員。
再往上升一級,就達到大藍朝文官體系的頂點了。
這樣的人物,在自己的轄區(qū)內卻要一直被大同府壓一頭,這是盧文政沒辦法忍受的。
所以他和他的家族一直都在默默籌劃建立一所新的大學。
大藍朝一共二十三個行省,卻只有十二所大學,每個行省都不夠分。
并非朝廷不想多建立幾所大學,而是每所大學的建立都涉及到海量的資源補貼,朝廷也拿不出那么多的資源。
所以建立第十三所大學這種事情并非是能一蹴而就的。
特別是在豐省已經有一所武安大學的情況下。
事情的轉機出現(xiàn)在十二所大學成立的幾年后,有內閣大臣認為十二所大學的教育方式太‘柔和’,培養(yǎng)出的學員缺乏生死考驗,像是精心呵護下的花朵,成長上限不如江湖大宗。
但畢竟十二所大學才剛成立沒多久,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所以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
盧文政卻從此事中看到了機會,于是動用盧家的力量開始在暗中運作,用十幾年的時間去慢慢布局。
直到去年,事情迎來了新的變化,中樞內閣下發(fā)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地講武堂改變每個月月考的方式,讓講武堂學員們參與到實戰(zhàn)中。(詳見第一卷第39章)
當初李飛在講武堂內參與的第一次實戰(zhàn)就是去圍剿安神教。
這其實是一次‘實驗’,先由各地講武堂開始改變,看看成效,然后再考慮改變十二所大學的教育方式。
但講武堂和十二所大學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進入講武堂的幾乎都是這個社會的中下階層,還有部分平民階層。
而能進入十二所大學的,幾乎都是這個社會的精英階層。
講武堂的那些學員們哪怕出現(xiàn)一定的死傷也不算什么大事,可十二所大學的學生一旦出現(xiàn)大量的傷亡,那就很嚴重了!
這也是十二所大學的教育方式難以被改變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學校的競技場還是發(fā)布的學分任務,第一原則永遠都是安全為主。
甚至現(xiàn)階段各個大學的學分任務已經偏離了原有的初衷,變成了勢力與勢力的比拼。
比如武大的十大社團,學分任務能不能順利完成,主要看背后的勢力能不能提供很好的幫助。
這樣的任務,自然很難真正鍛煉到學員的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