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治理國家,運籌帷幄,朕不如葉首輔?!?/p>
“論個人武勇,征戰(zhàn)沙場,朕更不如大元帥?!?/p>
“論洞察世事,卜卦布陣,朕亦不如國師?!?/p>
“子恒,那你覺得朕為何能坐穩(wěn)這皇位呢?”
“因為父皇賢明,乃天命所歸!”
“哈哈哈,這些話,哄哄下面那些無知百姓也就罷了?!?/p>
“。因為父皇掌一國之國運,坐鎮(zhèn)皇宮便能鎮(zhèn)壓巔頂,即便在皇宮之外,亦能以國運加持忠勇之士,決勝于千里之外!”
“還有呢?”
“還因為我大藍朝有四大御營軍,能圍殺巔頂,威懾四海!”
“還有呢?”
“父皇知人善用,在內(nèi)有賢明之士,在外有驍勇之將,皆忠于父皇!”
“還有呢?”
“。父皇”
“子恒,你說得這些都對。太傅教你的那篇《君略》中有一句——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兒臣一直銘記在心?!?/p>
“聞人正是朕的伴讀,與朕一起長大,情同手足。但朕封他為大元帥,并非因為情誼,而是因為朕知道他此生所求只在沙場征戰(zhàn)和武道登峰。
朕與云恕相識于江湖,此人有江湖意氣,為人重諾而輕生死。若沒有被朕‘騙’來當這個國師,他本該是江湖上一等一的豪俠。
但朕封云恕為國師,以國運助他修行,并非因為完全信任他,而是因為朕知道他的大道是扶龍而上。
葉擇安天縱之才,朕能放權給他,是因為朕知道此人所求的是經(jīng)世濟民,要為萬世開太平!他是一個純粹的儒者,而并非弄權的政客。
子恒,將他人的未來放在自己的道路上,則前路一片坦途,這就是朕的‘德’?!?/p>
御書房內(nèi),秦子恒回想起自己十二歲那年,也是在這書房內(nèi),他和父皇的對話。
當時那段問答,他其實并沒有太深的感悟。
直到坐上了龍椅,當了皇帝,他才漸漸明白了‘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的含義。
“一個才二十二歲就已經(jīng)位極人臣,天賦青史第一,將來注定會成為天下第一的人。真的能絲毫不擔心對方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嗎?”
“李飛此生所求的是什么呢?”
秦子恒知道,論識人之明,他遠不如先帝。
于是他將先帝留給他的信反復讀了很多遍,心中逐漸有了決定。
“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