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回宮一事,浣碧最終還是出了力,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皇上對甄嬛的思念,化上相似的妝容,再穿上一身粉衣,她也能與甄嬛像八分。
甘露寺之行,比浣碧預(yù)想中還要順利,她隨后宮嬪妃一同上香禱告,走出殿外時,便見流朱在不遠處候著,她深吸一口氣,走了過去。
流朱早已不是前幾年活潑的模樣了,她身上帶著一股滄桑的氣息,昔日靈動的雙眼也沒了光亮。浣碧瞥見她的雙手,冬日里起的凍瘡還未消散,瞧著粗糙又可怖。
她們二人才是真正的一同長大,從入了甄府便是住在一起的,流朱的待遇雖然比不上浣碧,但從前一雙手也養(yǎng)得水嫩,絕不是如今的樣子。
浣碧移開視線,跟著流朱走上了長長的階梯,走進那間禪房。甄嬛就坐在內(nèi)室候著她,不知為何,踏入禪房的那一刻,浣碧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熟悉感,但她確實是第一次來這個地方。
“浣碧,你來了?!?/p>
甄嬛神情懨懨的,浣碧觀察了一會,依舊沒瞧出她對回宮有什么期盼之心,她兀自在甄嬛對面坐下,忍不住問道:“長姐,你為何想回宮?”
甄嬛眼睫顫了顫,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你幫我給皇上捎一封信吧?!?/p>
浣碧第一次生出了對長姐的不滿:“長姐先告訴我為何要回宮再說?!?/p>
“自然是。。。。。。因為父親的病?!?/p>
“父親的???”浣碧盯著甄嬛的眼睛,“父親的病,是我去皇上和端妃面前周旋,求得了圣旨和藥材,到如今已經(jīng)痊愈了,如何還需要長姐回宮?”
浣碧忽然覺得很委屈,這些天端妃、毓貴妃和他們的宮女說的話縈繞在她腦海里,叫她也開始懷疑自己一貫的想法:
于公來講,她是甄嬛的貼身丫鬟,承寵是她自愿,可后來華妃罰跪時護著甄嬛、碎玉軒失火為救甄嬛傷及自身。。。。。。后來甄嬛出宮,甄遠道出事是她為其奔波,甄嬛想回宮了,連原因都不肯同她言明,卻也要她想法子順了甄嬛的心意!
于私來講,她是甄遠道的私生女、甄嬛見不得人卻有血緣關(guān)系的妹妹不錯,可是在她五歲那年,甄遠道為她取名浣碧、親手將她送給另一個女兒做奴婢時,不就已經(jīng)斬斷這一份血脈親情了嗎?
她從前總糾結(jié)于阿娘悄無聲息的死亡、糾結(jié)自己無法公之于眾的身份,她一次次地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想要讓阿娘入甄家的宗祠,可是甄家,當真是什么天大的好去處嗎?
她的阿娘臨死前,是要她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非被親情、被主仆之情、被沒有意義的名分困住一生。
甄嬛口口聲聲將她當妹妹,如今卻連回宮的原因都不肯告訴她,只一味要求她行事;甄遠道自她五歲起便沒有承認過她這個女兒,她卻還一次次地妄圖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女兒!
浣碧眼眶紅了,她顫聲道:“長姐,你是真的將我當作親妹妹;還是那時候我生了背叛的心思,你又孤掌難鳴,不得不認下我呢?”
“我自然是將你當妹妹的,”甄嬛也有些著急,“我此次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回宮,其中原因涉及重大,我無法告知你,可我怎么會不把你當妹妹呢?浣碧,你就幫長姐送這一封信回去,好不好?”
二人又僵持了一會,流朱幾次想要上前,都被甄嬛揮退,浣碧腦海里浮現(xiàn)了許多年來與甄嬛相處的畫面,她們其實從來沒有像姐妹一樣相處過,即使是后來浣碧當了小主,她在潛意識里依舊將甄嬛視作主子,唯有借著“姐姐”的稱呼,才敢宣泄一番心中的渴望。
當慣了奴婢的人,自己都轉(zhuǎn)變不了身份,又如何要求別人做到呢?
“把信給我吧?!?/p>
甄嬛愣了一下,似乎不明白她為何忽然改口,浣碧也沒再管她:“你把信給我,這次就當我全了咱們這些年的情分吧,至少你對我這個貼身丫鬟,從無一絲虧待,也給了我很多機會。這次以后,咱們橋歸橋路歸路。”
下山的時候,浣碧忽然覺得松快極了,甚至還有心思欣賞了一會凌云峰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