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文院的通告剛出,頓時引發(fā)一片嘩然。
然而他們卻一點也不后悔。
畢竟人都得罪成那樣了,后悔也無用。
更何況,蘭州文院作為實力強勁的老牌文院,一向趾高氣昂,目中無人。
高高在上的他們,何曾收到過這樣的待遇。
居然因為拒收了一個人,從而落得個站在風(fēng)口浪尖,被人奚落的下場。
這怎么可能忍?
“小小年紀(jì),行事卻高調(diào)至極,要我說,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我是路人,誠懇地問一句,李講才搬到青州文院多久?這么快就迫不及待詆毀養(yǎng)育你的故鄉(xiāng)了嗎?”
“蘭州文院說的沒錯,我支持文院,像李講這種德行有虧之人,才情再高又如何?怕是只會戕害同族!”
蘭州境內(nèi),許許多多反對李講的聲音,
說是群情激奮,一點也不夸張。
或許是出于嫉恨,或許是出于厭惡。
太多人巴不得李講從神壇跌落,滿身泥濘,落魄潦草了。
他們像瘋狗一樣,拼了命地攻訐李講,發(fā)泄情緒,并且從中獲取一種扭曲的滿足感。
“那李某就多謝蘭州文院高抬貴手了。”
這是李講的回應(yīng),卻讓不少的蘭州人民,像是得勝凱旋了一樣,興奮的尖叫,甚至為之沾沾自喜。
因為太難得了,那可是二請?zhí)熳C,文戰(zhàn)金家的李世南啊!
從他崛起至今,有多少人能夠讓他低下頭顱的?
蘭州做到了!
也唯有蘭州做到了!
毫無疑問,在他們的眼中。
李講的這番回應(yīng),字里行間,無一不透露出認(rèn)慫認(rèn)栽的意思。
一時之間,輿論更加洶涌了,就連青州,都卷起了一陣風(fēng),鋪天蓋地的議論李講。
結(jié)果,
蘭州這陣火熱的狂歡還未開始多久。
伴隨著還未完,請后面精彩內(nèi)容!
很顯然,李講先在本土開花,隨后往周邊輻射擴張的決策無比正確。
《長安報》憑借著家喻戶曉的名氣,還有本身過硬的質(zhì)量,很快就俘獲到了一大幫人的支持與喜愛。
尤其是這次的小說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