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周圍百姓的情緒越來越激動,甚至看向自己的眼神都開始不善起來,帶著怒火。
而李講,卻一點影響都沒有。
這下,茅翰再傻也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
李講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要遠(yuǎn)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高。
“罷了,提速趕往衙門吧。”
茅翰嘆息一聲,路過這片鬧市區(qū),本是計劃中的一環(huán),目的是為了破壞李講的心態(tài)。
結(jié)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激起了百姓的憤怒。
說到底,還是這些世家跋扈慣了,在民間沒有積累什么好的名聲,而且事情本身也不占理。
否則的話,計劃也不會如此簡單就失敗。
得到了命令,隊伍開始迅速從鬧市區(qū)抽離。
不過,茅翰顯然低估了這場官司的影響。
哪怕隊伍來到了衙門面前,這里依然人山人海,人滿為患。
李講的出現(xiàn),讓不少人變了臉色,沒有想到他真的被帶了過來,而且還有這么多衙役看守。
很多人都是、邱靈素、強昊、宋君如他們也來到了現(xiàn)場,臉色凝重的站在角落。
高堂之上,一位面白無須的男人身著官服,一雙眸子很奇特,流轉(zhuǎn)著一種可怕的氣息。
當(dāng)其視線落在李講身上的時候,他甚至有種被針扎的痛覺。
李講精神凜然。
他知道這是什么。
法理之目。
只有在法家圣道上精研,并且有所收獲的法家讀書人,才有可能讓雙眼發(fā)生類似的變化。
法理之目最基礎(chǔ)的一項能力,叫作“明辨是非”。
簡單的來說,就是測謊。
在審理犯人的時候,擁有這一項能力的法家讀書人,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除非擁有更加神秘奇特的力量,否則不可能在擁有“法理之目”的讀書人面前撒謊。
而且,誰能在他們面前無視“法理之目”,他們甚至還能有所感應(yīng)。
可見,這是一種無比可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