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再莽撞,變得沉穩(wěn)。
會在他抱恙時徹夜照料,會在冬日嚴(yán)寒時為他披上厚衣。
他的身體似乎總不太好,少年便把他常用的藥,記得比他自己還牢。
十七歲,少年當(dāng)真長得比他還高。
花朝節(jié),少年拉他上街游玩。
鵲仙橋上,萬盞明燈。少年遞給他燈籠,看他時的眼神,有一層朦朧的底色。
十八歲,先帝薨逝,少年稱帝。
登基大典前夕,他從趙祿生口中聽到了自己不曾知道的真相。
他推開少年的寢宮,站在他面前。
“當(dāng)年你求學(xué),為何裝笨?”
少年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先生當(dāng)時痛失雙親,又重疾在身,若久溺憂郁之中必定傷身。所以……”
“所以你就每日惹我生氣?”
“沒想過讓先生動氣,本意是想讓先生分分心。是我搞砸了?!?/p>
少年沉默半晌,忽然走向他,看他的眼神一如十七歲那年遞給他燈籠時一樣。
他拉住他的手,說:“如果一直學(xué)不會,就可以一直待在先生身邊?!?/p>
朦朧的底色驟然清晰,那是洶涌的愛意。
那夜,紀(jì)寧落荒而逃。
隔日登基大典一結(jié)束,他便上奏,自請南下巡視運河。
本以為自己不靠近不回應(yīng),少年的愛意就會停息,可南巡歸來,少年的心思絲毫未變。
直到……沙敕獻(xiàn)來兩位公主。
他與趙祿生幾番勸告,少年終于松口。
只是從此,少年終于聽了他的話,與他“君臣有別”。
元瑞三年,年初,他于朝堂上幾番提議新法,徹底得罪了世家皇族,最終被誣告入獄。
在獄中一個月,少年只來看過他一次。
那時紀(jì)府被封查,他拿不到藥,身體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偏在這最落魄的時刻,少年來探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