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平帝神色淡漠,卻并未理會這種言論,而是凝眸看向忠順王,問道:“榮國府事涉走私,可有實證?”
忠順王從袖籠中取出一份奏疏,高高舉過頭頂,沉聲道:“這是幾日間,臣著人搜集的線索,匯總一疏,還請圣上御覽?!?/p>
崇平帝轉(zhuǎn)眸看了一眼戴權(quán)。
戴權(quán)下來接過奏疏,轉(zhuǎn)身之間,意味深長地瞥了一眼賈珩,而后,雙手遞交給崇平帝,低聲道:“陛下?!?/p>
崇平帝神色淡淡,伸手接過奏疏,垂眸閱讀。
隨著時間過去,這位天子眉頭緊鎖,冷硬面容上也漸漸蒙上一層霜寒之意,將奏章闔起,抬眸看向賈珩,問道:“賈卿,賈赦向草原胡虜走私販私,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齊刷刷地看向那少年,有不少目光中,都帶著幸災(zāi)樂禍。
尤其是前軍都督僉事柳芳,冷冷看著那“強裝鎮(zhèn)定”的少年,心頭冷笑不止。
只有內(nèi)閣次輔韓癀目光深深,不為所動地看向賈珩,他并不認為天子會因此事,而牽連這位少年權(quán)貴。
不說因兵事,正在重用的緣由,單單說賈赦走私一事,已達五年之久,賈珩用事也不過這年許之間,與此案能有什么牽連?
“知與不知,才是天子問話的本意。”韓癀目光深深,思量著。
忠順王同樣看向那少年,目光陰冷。
我看你這次怎么死!
究竟是不知道?還是有意包庇?
就在群臣帶著審視的目光矚視下,賈珩沉聲道:“確有此事,臣本愚直,蒙圣上拔擢,授命軍機樞密,尤其掌錦衣府事以來,自忖為天子耳目,司察奸佞,深知欲正人者,先正己,為此自查親屬,于今歲初,發(fā)現(xiàn)此案,原想盡快奏稟于上,但內(nèi)涉一樁機密事宜,只得暫作忍耐,暗中察察,引而不發(fā),今日本欲散過朝會,即單獨奏對圣上,不意忠順王爺?shù)榔拼税?,現(xiàn)有一封奏疏,總括細情,還請圣上查鑒?!?/p>
他掌錦衣府事,也沒有多少時間,怎么能說他知情不舉,包庇同族?
況且,天子不會不知,榮寧二府的一些齟齬,包庇更是無從談起!
賈珩說著,也從袖籠中取出一份奏疏,同樣高高舉過頭頂,迎著朝堂中不懷好意目光的注視,神色坦然。
“哦?竟有奏疏?”崇平帝目光閃了閃,示意戴權(quán)下去拿著奏疏。
這時,賈珩將奏疏遞給戴權(quán)。
崇平帝接過奏疏,凝神閱覽著。
其上所載,不僅將掌錦衣以來,對賈赦走私販私一案的調(diào)查細節(jié)、主導(dǎo)人員,俱臣于奏疏,此外,還有晉商與邊將勾結(jié)、走私賣國的線索記述其上。
“晉商與胡虜暗通款曲,走私販私,收買邊將,非止一日,彼等如今在京師盤桓,與內(nèi)閣楊閣老之子楊思弘過從甚密,臣正著錦衣府追溯、調(diào)查?!?/p>
下方正值等候的臣子,都在偷偷觀察著崇平帝的神色變化,因為這決定著他們對賈珩這位少年權(quán)貴近一步的態(tài)度。
隨著崇平帝陷入思索,忠順王心頭隱隱生出一股不妙之感,拱手道:“圣上,臣請主察此案,溯清根源……”
崇平帝卻猛然抬頭,幾乎是打斷忠順王所稟,問道:“榮國襲爵之人賈赦,走私販私,觸犯朝廷律令,許卿,你為總憲,糾劾不法,當有何處置意見?”
左都御史許廬面色肅然,躍班而出,聲如金石道:“圣上,臣以為既是勛貴犯法,當集三法司斷讞?!?/p>
《大漢律》有八議之法,勛貴正在八議之列,而對勛貴的犯法,一般而言是交付三法司詳斷,以示隆重。
崇平帝卻道:“事涉軍國機密,不可與眾聞?wù)叨??!?/p>
如果賈珩所上奏疏皆為實情,那么就不能交至三法司,只能是機密衙門調(diào)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