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內閣首輔韓癀手持象牙玉笏,朗聲道:“圣上,微臣以為南安郡王老成謀國,可以領兵前往?!?/p>
如今朝廷兵事再一家獨大,于社稷不利。
“微臣附議?!痹S廬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說道。
齊昆目中現出一抹明悟,拱手說道:“微臣附議?!?/p>
那廢兩改元也需衛(wèi)國公操持,西北之事不過疥癬之疾,南安郡王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出馬,應該并無大礙。
“微臣附議?!?/p>
“微臣附議?!?/p>
在這一刻,科道御史也紛紛出班附和,可以說讓衛(wèi)國公歇歇的共識,早就在大漢群臣心頭達成。
賈珩看著這一幕,目光深處幽沉幾分,心頭就有了一些感慨。
陳漢自立國以來這么多年,也遵循著兵事不盡委一人的潛規(guī)則,太宗、隆治年間的幾場戰(zhàn)事都陸續(xù)出現了一批新的武侯就是明證。
可以說這是陳漢君臣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但該請戰(zhàn)也得請戰(zhàn)。
只是廟堂袞袞諸公真的以為憑借著南安郡王等人,可以戰(zhàn)勝和碩特蒙古?
但這種話就不適合公眾場合說了,既然天子已經選定了人,再說這種話就是打著天子的臉。
南安郡王聽得殿中滿是響應之聲,心頭振奮莫名。
小兒不知輕重,什么功勞都想攬在自己身上,如今朝臣果然都起了警惕之心,還是太年輕啊。
崇平帝道:“子鈺,你剛剛成婚,又要去江南清剿???,這次就交給嚴卿等人?!?/p>
再是好用也不能只用子鈺,必須要在兵事上有著可以抗衡的武勛,大漢的兵事不能一條腿走路。
這也不能算是打壓,子鈺去了江南幫著試行新政,清剿海寇,立了功勞,該加官進爵,還是可以加官進爵的。
賈珩面色不改,拱手道:“微臣謹遵圣旨?!?/p>
事到如今,也只能任由著大漢君臣一廂情愿地折騰了,他也算仁至義盡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五次反圍剿失敗,也不會有某某會議。
南安郡王此刻與柳方等人聽到那少年的聲音,只覺一股舒爽涌上心頭。
何曾看到小兒這般吃癟?真是痛快??!
你就是再能打,但天子和朝臣就是不用你,你又能如何?
而且,這是君臣起了猜忌之心了?
南安郡王目光閃了閃,心頭冷笑了一聲。
一旦君臣互相猜忌,以后反目成仇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