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前,王晉從袖中取出《圣策九字》原稿,將書稿交還到盧璘手中。
至于當(dāng)初留給盧璘,用以防身脫困的后手,則沒有收回。
夫子與王師伯離去后,盧璘本想繼續(xù)看書,順便了解一下西域諸國的史料。
卻聽到盧厚肚中傳來一陣咕咕響,李氏見狀瞪了盧厚一眼:“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子,我兜里還有幾個餅子。”
盧厚老臉一紅,正準(zhǔn)備去拿餅子,卻看到盧璘轉(zhuǎn)過身,笑著開口:
“爹,別吃餅子了,咱們也去嘗嘗京都的吃食?!?/p>
說完,盧璘率先走出門外,和守在門外的館役提出用餐的要求。
接著,在館役的引領(lǐng)下,盧璘一家三口從海晏居走出,一路穿廊過院。
不多時,幾人在一座殿堂前停下。
殿門之上,懸著一塊黑漆金字的牌匾,上書三個古樸大字。
共星堂。
盧璘的目光在牌匾上停留了一瞬。
《禮記》有云,以星象分諸侯。
此處取名共星堂,取自天子與諸邦共食,如星辰列序之意,看來是專門用來招待各路封疆大吏吃飯的地方。
館役上前,推開門,帶著盧璘一家走了進(jìn)去。
明明是飯點(diǎn),堂內(nèi)卻幾乎看不到人影。
只有遠(yuǎn)處靠窗的位置,坐著一桌客人。
盧璘領(lǐng)著爹娘往里走,路過那一桌時,目光不經(jīng)意地掃了一眼。
為首的是一位年輕人,一身月白色的錦袍,面如冠玉,姿態(tài)閑適,一看便知出身不凡。
其余幾人皆是隨從打扮,垂手侍立,氣息沉穩(wěn)。
那位年輕公子敏銳地察覺到了盧璘的視線,回過頭來,和盧璘目光短暫交匯。
年輕公子嘴角微微上揚(yáng),露出一抹笑容。
盧璘則不著痕跡地收回目光,領(lǐng)著爹娘在不遠(yuǎn)處的一張空桌坐下。
很快,便有另一名館役上前,輕聲詢問了幾人的忌口,隨后便躬身退下,去安排吃食。
等待的間隙,李氏看著這比柳府還氣派的廳堂,心里既緊張又自豪。
聽璘哥兒說,這可是招待大官的地方,連縣太爺都沒資格在這里吃飯。
他和丈夫鄉(xiāng)野草民,要不是生了個好兒子,這輩子哪有這個機(jī)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