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寫法是朱吾適要求的。
就是為了增強代入感。
從進公園看到的第一塊碑開始,伴隨著朱元璋的視角。
從出生到建立大明,又簡單明了還非常有代入感。
從朱元璋那張老淚縱橫的臉就能看出來了。
第一塊碑看到一半的時候,朱元璋的表情就已經(jīng)不對了。
等到第一塊碑看完,他的眼淚就已經(jīng)止不住了。
一下死了一戶口本的事兒,仿佛歷歷在目。
其實朱元璋一開始是不樂意這么寫的。
古代人很迷信,皇帝是天子,天授的皇位。
別的開國皇帝,要么出身好,要么斬過白蛇。
就朱元璋,農(nóng)民出身,沒上過學(xué),從小放牛,一家人都餓死了,自己又是當(dāng)和尚又是要飯的。
說出去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朱吾適當(dāng)時就反問他。
“你轉(zhuǎn)換一下身份,如果你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你的皇帝是這樣的出身,這樣的經(jīng)歷,你作何感想?!?/p>
朱元璋試著把自己代入到一個普通百姓。
然后他擠出了兩個字。
“牛逼?!?/p>
當(dāng)然了,這里面肯定是有主觀的想法在的,畢竟朱元璋不可能完全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經(jīng)歷。
但是他稍微代入了一下,就覺得如果這都能當(dāng)皇帝,那真的是非常牛逼了。
因為就算是他自己,午夜夢后的時候,偶爾也會覺得不真實。
一個放牛娃,咋就當(dāng)了皇帝呢。
“所以啊,你最真實的故事,才是最傳奇的。因為不管換成是誰,都不會覺得你這樣的出身能當(dāng)皇帝,可你偏偏就當(dāng)了,這叫什么。
從迷信的角度講,這才叫天命所歸。
上天要讓你當(dāng)皇帝,就算你是要飯的,也能當(dāng)皇帝。
從不迷信的角度出發(fā),你這就叫勵志,叫牛逼。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的真實經(jīng)歷都不會拉低你的逼格,只會讓人佩服?!?/p>
朱元璋被說服了。
反正自己的出身這些,以后史書上是肯定會有記載的。
總歸是要被人知道的,那還矯情啥啊。
看完第一塊碑,朱元璋的淚止不住地流,馬皇后就在一旁幫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