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上點出前十名。
這樣的讀卷規(guī)則從前朝就存在,到了大景朝也沒有多少改變。
按理說,經(jīng)過這么多重要官員選出來的試卷,必定不會埋沒好的文章。
但實際操作上并不是這樣。
特別是如今黨爭的情況下,你清流要圈的文字,我溫黨就是給你畫個點。
你溫黨覺得好的文章,我清流就是要給你打個叉。
原本大景朝是十二人閱卷,于是就會出現(xiàn)一張試卷上六個圈,六個叉的情況。
于是又多增加一人,變成了十三人。
當然讀卷官也有中立的,這個時候兩邊都不好得罪,就只能打個中等成績。
此刻文華殿內(nèi),燭火通明。
所有讀卷官都翻看著分給他們的卷子,氣氛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
次輔溫知行眼睛微微瞇了起來。
也不知道內(nèi)廷太監(jiān)是故意還是無意,分給他的答卷中,最上面一份便是李鈺的。
看到這個名字,溫知行眼皮便跳了跳,腦中浮現(xiàn)出李鈺當庭懟他,讓他下不來臺的事情。
心中便不由有了幾分怒氣,耐著性子將李鈺的文章看完。
溫知行不得不承認,李鈺確實有才華。
這要是為他所用,必定是能吏,干吏。
可惜雙方已經(jīng)不可能了,從他派刺客到想要讓李鈺落榜,就已經(jīng)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溫知行有那么一點點后悔,早知道就不給陳漸安出頭了。
只是陳漸安是他門生,幫他做了不少事。
如果不出頭,豈不是讓其他跟隨他的官員寒心。
想到這些,李鈺就算是文章寫出花,他也不可能畫圈,直接畫了個點。
然后便將李鈺的文章放到了一旁。
溫知行看文章很快,能做到次輔這個位置,自然也是有真才實學的。
分給他的二十三份文章很快看完,將答卷傳遞給了三閣老沈知淵。
沈閣老也是清流一派,看完分給自己的答卷,傳遞給四閣老謝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