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月:司馬懿到達洛陽,入宮晉見。明帝握著他的手說:“我把后事托付給您,您要與曹爽共同輔佐幼子。死是可以忍耐的,我強忍不死等著您,得以相見,再無遺憾了!”于是召來齊王曹芳、秦王曹詢給司馬懿看,特別指著齊王曹芳對司馬懿說:“就是這孩子,您仔細看看,別弄錯了!”又教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叩頭流淚。當天,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明帝隨即去世。明帝性格深沉剛毅,聰明敏銳,但任性而為。選拔人才注重實際能力,排斥浮華虛偽。指揮軍隊,決斷大事,謀臣將相都佩服他的雄才大略。記憶力超強,即使是身邊的小臣,官吏簿籍所載的性情行為、事跡經(jīng)歷,以及他們的父兄子弟情況,一經(jīng)接觸,終生不忘。
史家孫盛評論說:聽老人們講,魏明帝天資出眾,頭發(fā)垂地,口吃少言,但深沉剛毅,有決斷。當初,各位大臣接受遺詔輔政,明帝都把他們安排在地方任職,朝政由自己決斷。他對大臣優(yōu)禮相待,能寬容正直言論,即使犯顏直諫,也不加以誅戮,其君主的氣量如此宏大。然而他不考慮建立德政,垂范后世,不鞏固宗室作為國家的根基,致使大權(quán)旁落,社稷無人護衛(wèi),可悲??!
太子曹芳即位,時年八歲;大赦天下。尊奉皇后為皇太后,加封曹爽、司馬懿為侍中,授予符節(jié)斧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各項興建宮室的工程,都以遺詔的名義停止。曹爽、司馬懿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在宮內(nèi)宿衛(wèi)。曹爽因司馬懿年紀和地位一向很高,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他,每事請教,不敢專斷。
當初,并州刺史畢軌及鄧飏、李勝、何晏、丁謐都有才名,但急于富貴,趨炎附勢。明帝厭惡他們浮華不實,都壓制不予任用。曹爽一向與他們親近友善,到他輔政后,立即加以提拔重用,引為心腹。何晏是何進之孫;丁謐是丁斐之子。何晏等人都共同推戴曹爽,認為大權(quán)不可交給別人。丁謐替曹爽出謀劃策,讓曹爽奏請?zhí)熳影l(fā)布詔書,改任司馬懿為太傅,表面上用尊貴的名號尊崇他,實際上是想讓尚書奏事時,先通過自己,得以控制朝政的輕重。曹爽聽從了。
二月,丁丑(二十一日):任命司馬懿為太傅,任命曹爽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wèi)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其余弟弟都以列侯身份擔任皇帝侍從,出入宮廷禁地,尊貴寵信無人能比。曹爽侍奉太傅,表面禮儀雖存,但各項興造改革,很少再征詢司馬懿的意見。曹爽調(diào)任吏部尚書盧毓為尚書仆射,而讓何晏取代其職,任命鄧飏、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何晏等人依仗權(quán)勢處理政事,依附他們的就升官進爵,違逆他們的就罷免斥退,朝廷內(nèi)外望風行事,無人敢違抗旨意。黃門侍郎傅嘏對曹爽的弟弟曹羲說:“何晏(字平叔)外表文靜而內(nèi)心浮躁,投機取巧,貪圖利益,不考慮根本。我恐怕他必定先迷惑你們兄弟,仁人將會疏遠而朝政荒廢了!”何晏等人于是與傅嘏不和,借小事免去了傅嘏的官職。又外調(diào)盧毓為廷尉,畢軌又誣陷上奏導致盧毓被免官。輿論多為盧毓申辯,才又任命他為光祿勛。孫禮耿直不屈,曹爽感到不便,將他外調(diào)為揚州刺史。
三月:任命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
夏季,四月:吳國督軍使者羊衜襲擊魏國遼東守將,俘獲一些百姓后撤回。
蜀漢:蔣琬任大司馬。東曹掾楊戲,生性簡略,蔣琬與他談話,他有時不回答。有人對蔣琬說:“您與楊戲說話而他不理睬,太傲慢了!”蔣琬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當面順從,背后議論,是古人所誡。楊戲要是贊同我,則違背本心;要是反對我,則顯露我的錯誤,所以沉默不語,這正是楊戲的爽快之處。”又有督農(nóng)楊敏曾詆毀蔣琬說:“做事糊涂,實在不如前任(指諸葛亮)?!庇腥藞蟾媸Y琬,主管官員請求追究楊敏。蔣琬說:“我確實不如前任,沒什么可追究的?!敝鞴芄賳T請他說說“糊涂”的表現(xiàn),蔣琬說:“既然不如前任,那么事情就處理不當,事情處理不當,就是糊涂了?!焙髞項蠲粢蚴氯氇z,眾人還擔心他必死無疑,但蔣琬心中毫無成見,楊敏得以免除重罪。
秋季,七月:魏帝曹芳開始親臨朝政。
八月:大赦天下。
冬季,十月:吳國太常潘濬去世。吳主任命鎮(zhèn)南將軍呂岱接替潘濬,與陸遜共同掌管荊州文書。呂岱當時已八十歲,一向身體硬朗,勤于職守,親自處理公務,與陸遜同心協(xié)力,有功勞互相推讓,南方士人稱贊他。
十二月:吳將廖式殺死臨賀太守嚴綱等人,自稱平南將軍,進攻零陵、桂陽,震動交州各郡,部眾數(shù)萬人。呂岱上表后立即行動,日夜兼程,吳主派使者追任他為交州牧,并派遣將領唐咨等人絡繹不絕地增援。討伐一年,擊潰叛軍,斬殺廖式及其黨羽,各郡縣全部平定。呂岱又返回武昌。
吳國都鄉(xiāng)侯周胤(周瑜次子)率兵一千人駐守公安,因犯罪被流放到廬陵。諸葛瑾、步騭為他求情。吳主說:“過去周胤年幼,并無功勞,平白授予精兵,封侯為將,是念及公瑾(周瑜)才恩及周胤。而周胤依仗此恩,酗酒荒淫,恣意妄為,前后多次告誡,毫無悔改。我對公瑾的情義,與你們二位一樣,樂于看到周胤有所成就,豈有止境嗎?迫于周胤的罪惡,不便讓他回來,還想讓他吃點苦頭,使他自知悔改。以公瑾的兒子,又有你們二位在中間說情,假如他能改過,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周瑜的侄子偏將軍周峻去世,全琮請求讓周峻的兒子周護統(tǒng)領他的部隊。吳主說:“過去擊退曹操,開拓荊州,都是公瑾之功,我常記不忘。起初聽說周峻去世,也打算任用周護。但聽說周護性情行為兇險,任用他正好是制造禍患,所以改變了主意。我思念公瑾,豈有止境!”
十二月:魏國下詔恢復以夏歷正月(建寅之月)為一年的開始(即恢復使用夏歷)。
魏邵陵厲公(曹芳)正始元年(庚申年,公元240年)
春季:大旱。
蜀漢: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蠻夷多次反叛,殺死太守,此后太守不敢到郡治任職,寄居在離郡治八百多里的安定縣。漢主任命巴西人張嶷為越巂太守。張嶷招撫新歸附者,誅討強橫狡猾之徒,蠻夷畏懼降服,郡內(nèi)全部平定,太守府遷回舊治。
冬季:吳國發(fā)生饑荒。
正始二年(辛酉年,公元241年)
春季:吳國打算進攻魏國。零陵太守殷札對吳主說:“如今天意拋棄曹氏,喪亂誅殺接連出現(xiàn)。正當與強敵相爭之時,幼童(指曹芳)卻統(tǒng)治國家。陛下應親自統(tǒng)率大軍,奪取混亂衰亡之國。應當掃清荊、揚二州之地,統(tǒng)計強兵弱卒之數(shù),讓強壯的執(zhí)戟作戰(zhàn),老弱的轉(zhuǎn)運物資。命西邊益州(蜀漢)出兵隴右(今甘肅東部),授諸葛瑾、朱然大軍直指襄陽,陸遜、朱桓另率軍征討壽春,陛下御駕進入淮陽,經(jīng)青州、徐州。這樣,襄陽、壽春受困于敵軍,長安以西要防御蜀軍,許昌、洛陽的軍隊必然分散,我軍幾路并進,民眾必定內(nèi)應。敵軍將帥各自應戰(zhàn),一旦指揮失當,一軍失利則三軍士氣崩潰。我軍便可秣馬厲兵,攻城略地,乘勝追擊,平定中原。如果不傾全國之力,仍像過去那樣輕率出兵,則作用不大,容易敗退,軍民疲憊,威勢消減,時機錯過,力量耗盡,這不是上策?!眳侵鳑]有采納。
夏季,四月:吳國全琮進犯淮南,決開芍陂(今安徽壽縣南)堤岸;諸葛恪進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朱然包圍樊城(今湖北襄樊);諸葛瑾進攻柤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魏國征東將軍王凌、揚州刺史孫禮在芍陂與全琮交戰(zhàn),全琮敗退。荊州刺史胡質(zhì)派輕裝部隊救援樊城,有人說:“敵人強盛,不可逼近。”胡質(zhì)說:“樊城城墻低矮,守軍又少,所以應當進軍作為外援,不然就危險了?!庇谑锹受姳平鼑?,城中守軍才安定下來。
五月:吳國太子孫登去世。
吳軍仍在荊州境內(nèi),太傅司馬懿說:“柤中漢夷百姓十萬,被隔在漢水之南,流離失所,無依無靠;樊城被圍攻已一個多月未能解圍,這是危急之事,我請求親自率軍征討。”六月:太傅司馬懿督率各軍救援樊城。吳軍聽說后,連夜撤退。魏軍追擊到三州口(約在今湖北宜城附近),繳獲大量物資后撤回。
閏五月:吳國大將軍諸葛瑾去世。其長子諸葛恪先前已封侯,吳主任命諸葛恪的弟弟諸葛融繼承爵位,統(tǒng)領其父部隊,駐守公安。
蜀漢:大司馬蔣琬認為諸葛亮屢次出兵秦川(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道路險阻,運輸困難,最終未能成功。于是制造許多船只,計劃沿漢水、沔水(今漢江)東下,襲擊魏國的魏興(今陜西安康)、上庸(今湖北竹山)。恰逢舊病連續(xù)發(fā)作,未能及時行動。蜀漢眾人都認為此事若不成功,退路將十分艱難,不是長久之計。漢主派尚書令費祎、中監(jiān)軍姜維等向蔣琬說明大家的意見。蔣琬于是上書說:“如今魏國橫跨九州,根基蔓延,平定清除并非易事。如果吳蜀東西合力,首尾呼應,即使不能迅速實現(xiàn)大志,也可分割蠶食,先摧毀其枝葉力量。然而吳國約定的出兵時間一再拖延,連續(xù)不能實現(xiàn)。我常與費祎等商議,認為涼州是胡人邊塞要地,進退都有憑借,而且羌胡人心向漢如饑似渴。應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若姜維出征,控制黃河以西地區(qū),我就率軍為姜維的后援。如今涪縣(今四川綿陽)水陸四通八達,能應急需。如果東北(漢中方向)有戰(zhàn)事,奔赴救援也不難。請允許我移駐涪縣?!睗h主采納了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