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楚頃襄王)到秦國迎娶王后(即秦女)。
司馬光評論說:?“秦國的無道真是太過分了!害死人家父親(楚懷王)又強逼其子(楚頃襄王)結親。楚國的衰弱也是多么可悲??!忍下殺父之仇而與敵國通婚!唉!如果楚國的君主能掌握治國之道,臣子能任用得人,秦國即使強大,又怎能欺凌楚國呢!荀子對此論述得真好?。骸螄?,運用得當,即使方圓百里的小國也能獨立自主;運用不當,即使像楚國那樣擁有六千里疆土,也只能被仇敵所奴役?!跃鞑恢铝τ谡莆罩螄溃幌霐U張自己的權勢,這正是他陷入危亡的原因?!?/p>
秦國丞相魏冉稱病辭職,秦王任命客卿燭壽(或作燭壽)為丞相。
周赧王二十四年(庚午年,公元前291年)?
秦國攻打韓國,攻占了宛城(今河南南陽)。
秦國罷免了燭壽的丞相職務。魏冉重新出任丞相,被封在穰(今河南鄧州)和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稱為穰侯。秦王又封公子嬴市于宛城,公子嬴悝于鄧(今河南漯河東南)。
周赧王二十五年(辛未年,公元前290年)?
魏國割讓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地區(qū)四百里土地給秦國,韓國割讓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地區(qū)二百里土地給秦國。
魏國的芒卯(孟卯)開始以善于使用詐術而受到重用。
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年,公元前289年)?
秦國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級)白起、客卿司馬錯率軍攻打魏國,抵達軹邑(今河南濟源東南),奪取大小城邑六十一座。
周赧王二十七年(癸酉年,公元前288年)?
冬季,十月,秦王(秦昭襄王)自稱西帝,派遣使者尊立齊王(齊湣王)為東帝,想約定兩國共同攻打趙國。
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齊王問他:“秦國派魏冉來送上帝號,你認為這事該怎么辦?”蘇代回答:“希望大王接受帝號但不要公開宣布。如果秦國稱帝后,天下各國安然接受,那時大王再稱帝也不遲。如果秦國稱帝后,天下各國都厭惡反對,那么大王就不要稱帝,以此來收攏天下人心,這是極大的資本。況且,攻打趙國哪比得上攻打暴虐的宋國(桀宋)有利呢?如今大王不如放棄帝號以收攏天下人心,發(fā)兵去討伐暴虐的宋國;宋國一旦被拿下,那么楚國、趙國、魏國、衛(wèi)國都會恐懼了。這樣,我們在名義上尊崇了秦國,卻讓天下各國憎恨它,這就是所謂的‘以謙卑獲得尊榮’啊?!饼R王采納了蘇代的建議,稱帝兩天后就放棄了帝號。十二月,呂禮從齊國來到秦國,秦王也去掉帝號,重新稱王。
秦國攻打趙國,攻占了杜陽(今陜西麟游西北)。
周赧王二十八年(甲戌年,公元前287年)?
秦國攻打魏國,攻占了新垣(今地不詳,疑在山西垣曲附近)、曲陽(今河南濟源西)。
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年,公元前286年)?
秦國大將司馬錯攻打魏國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qū))。魏國獻出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求和,秦國驅逐安邑的居民,將他們送回魏國。
秦國在夏山(今地不詳)擊敗韓國軍隊。
宋國發(fā)生怪事:有只小鳥在城墻角落里孵出了一只大鳥(鹯鳥?或指異常現(xiàn)象)。太史占卜后說:“吉祥。小鳥生大鳥,預示宋國必定稱霸天下?!彼慰低酰ㄋ钨韧酰┐鬄楦吲d,起兵滅掉了滕國(今山東滕州西南),攻打薛國(今山東滕州東南);向東擊敗齊國,奪取五座城池;向南打敗楚國,侵占三百里土地;向西又擊敗了魏軍。宋國因此與齊國、魏國成了敵國,宋康王于是更加自信能稱霸天下。他想盡快完成霸業(yè),便用箭射天,用鞭子抽打大地,砍倒社稷神位并焚燒掉,以此顯示威勢令鬼神屈服。他在宮中通宵達旦飲酒尋歡,侍從在宮中高呼萬歲,殿堂上的人接著應和,堂下的人又一齊應和,門外的人再跟著應和,以至于全國上下,無人敢不高呼萬歲。天下的人都稱他為“桀宋”(像夏桀一樣的宋王)。
齊湣王趁機起兵討伐宋國。宋國百姓四散逃亡,城池無人防守。宋康王逃往魏國,后來死在溫地(今河南溫縣)。
周赧王三十年(丙子年,公元前285年)?
秦王在宛城(今河南南陽)會見楚王,在中陽(今山西中陽)會見趙王。
秦國大將蒙武(蒙驁之父)攻打齊國,攻占了九座城池。
齊湣王滅掉宋國后,更加驕橫。于是向南侵犯楚國,向西侵犯韓、趙、魏三國,還想吞并東周、西周,自立為天子。
大臣狐咺(huxuān)直言規(guī)勸,被齊湣王在檀臺(齊國大道名)大街上斬首。大臣陳舉直言進諫,被殺死在東閭(齊國城門名)。
燕昭王則日夜安撫教導百姓,使燕國日益富足強盛。于是與樂毅商議討伐齊國。樂毅說:“齊國繼承了稱霸的傳統(tǒng),地廣人多,憑我們一國之力難以單獨攻取。大王如果一定要討伐它,不如聯(lián)合趙國以及楚國、魏國共同出兵?!庇谑茄嗾淹跖蓸芬闳ヂ?lián)絡趙國,另派使者去聯(lián)結楚國、魏國,并且讓趙國用攻打齊國的好處去引誘秦國。各國諸侯都對齊湣王的驕橫暴虐感到憂慮害伯,因此都爭相合謀參與燕國攻打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