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濟在曹爽被圍困在伊水之南時,曾寫信給他,說太傅的意圖,不過是免官而已。曹爽被殺后,蔣濟晉封都鄉(xiāng)侯,他上疏堅決推辭,朝廷不準。蔣濟恨自己當時失言,于是發(fā)病,丙子(十九日):去世。
秋季:蜀漢衛(wèi)將軍姜維侵犯魏國雍州,依傍麹山(今甘肅岷縣東)修筑了兩座城池,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并聚集羌胡人質,進逼各郡。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率軍抵御。陳泰說:“麹城雖然堅固,但離蜀地險遠,必須運糧;羌夷人苦于姜維的勞役,必定不肯真心歸附。如今圍城攻打,可不戰(zhàn)而拔;即使他們有救兵,但山道險阻,也不是行軍之地?!惫从谑桥申愄┞暑I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軍包圍麹城,切斷其運糧道路及城外水源。句安等人挑戰(zhàn),魏軍不應,蜀軍將士困窘不堪,只能分糧聚雪拖延時日。姜維率兵救援,從牛頭山(今甘肅岷縣東南)出兵,與陳泰對峙。陳泰說:“兵法貴在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如今我們切斷牛頭山道路,姜維無路可退,就會被我們擒獲?!泵罡鬈妶允貭I壘不與交戰(zhàn),派人報告郭淮,讓郭淮火速進軍牛頭山截斷姜維退路。郭淮聽從,進軍洮水。姜維恐懼,撤軍逃走。句安等人孤立無援,于是投降。郭淮乘機向西攻擊各羌部族。鄧艾說:“敵人撤走不遠,或許還會再來,應分兵防備意外?!庇谑橇粝锣嚢v扎在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三天后,姜維派遣部將廖化從白水南岸向鄧艾營地逼近結營。鄧艾對將領們說:“姜維如今突然回軍,我軍兵力少,按兵法他應渡河來攻;而不造橋,這是姜維讓廖化來牽制我們,使我們不能回援,姜維必定親自率軍向東襲擊洮城(今甘肅臨潭)。”洮城在白水以北,離鄧艾營地六十里,鄧艾當夜秘密行軍趕到洮城。姜維果然渡河,但鄧艾已搶先占據(jù)洮城,得以不敗,蜀軍于是撤回。
兗州刺史令狐愚是司空王凌的外甥,駐扎在平阿(今安徽懷遠)。甥舅二人同掌重兵,專擅淮南地區(qū)軍政。王凌與令狐愚密謀,認為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于強臣,聽說楚王曹彪有智謀勇略,想共同擁立他為帝,迎到許昌建都。九月:令狐愚派他的將領張式到白馬(今河南滑縣),與楚王曹彪聯(lián)絡。王凌又派舍人勞精到洛陽,告訴兒子王廣。王廣說:“凡要干大事,應以人心為根本。曹爽因驕奢失去民心,何晏虛浮華而不務實,丁謐、畢軌、桓范、鄧飏雖有名望,但都熱衷于爭權奪利。加上變更朝廷典章制度,政令屢改,他們提出的主張雖高卻脫離實際,百姓習慣于舊制,無人跟從他們,所以他們雖然權勢傾動四海,聲威震動天下,一旦同日被殺,名士減半,而百姓卻安然處之,無人哀傷,這是因為他們失去民心的緣故。如今司馬懿內心雖難以預料,但行事并未叛逆,他提拔任用賢能,廣泛培植超過自己的人,遵循先朝的政策法令,符合眾人的愿望。曹爽所做的惡事,他沒有不改的,日夜勤勉不懈,以體恤百姓為先,父子兄弟都掌握兵權,是不容易滅亡的?!蓖趿璨宦?。
冬季,十一月:令狐愚再次派張式去見楚王曹彪,張式還未返回,令狐愚就病死了。
十二月,辛卯(初九):就地任命王凌為太尉。庚子(十八日):任命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光祿大夫徐邈去世。徐邈以清高的節(jié)操而著名。盧欽曾著書稱贊徐邈說:“徐公志向高遠,品行高潔,才能廣博,氣勢剛猛,而表現(xiàn)出來卻是:高遠而不孤僻,高潔而不固執(zhí),廣博而能抓住關鍵,剛猛而能寬容。圣人認為清高最難,而徐公卻做得很自然?!庇腥藛柋R欽:“徐公在武帝(曹操)時代,人們認為他通達;自從當了涼州刺史,回到京城后,人們卻認為他孤高,為什么呢?”盧欽回答說:“從前毛孝先(毛玠)、崔季珪(崔琰)掌權時,看重清高樸素之士,當時人們都改變車馬服飾以求名聲顯赫,而徐公卻不改變他平常的裝束,所以人們認為他通達。近來天下奢侈靡費,互相仿效,而徐公仍保持平素的風尚,不隨波逐流,所以從前認為的通達,就變成了今天的孤高。這是因為世人變化無常而徐公始終如一啊?!北R欽是盧毓的兒子。
嘉平二年(庚午年,公元250年)
夏季,五月:任命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
吳國:當初,會稽郡的潘夫人受到吳主孫權寵愛,生下小兒子孫亮,吳主十分喜愛他。全公主(孫魯班)既已與太子孫和有了嫌隙,就想預先結交孫亮,多次稱贊孫亮的美德,并把自己的丈夫的侄兒全尚的女兒嫁給孫亮為妻。吳主因魯王孫霸結黨陷害兄長,心中也厭惡他,對侍中孫峻說:“子弟不和睦,臣下分派結黨,將會像袁紹家族那樣失敗,被天下人恥笑。如果只立一人為嗣,哪能不亂呢!”于是有了廢黜孫和、改立孫亮為太子的想法,但又猶豫考慮了多年。孫峻是孫靜的曾孫。
秋季:吳主終于幽禁了太子孫和。驃騎將軍朱據(jù)勸諫說:“太子是國家的根本。加之他天性仁孝,天下歸心。從前晉獻公聽信驪姬而太子申生不能活命,漢武帝聽信江充而戾太子蒙冤而死,我私下?lián)奶訉⒊惺懿涣诉@種憂愁,即使立了‘思子之宮’,也來不及了!”吳主不聽。朱據(jù)與尚書仆射屈晃率領將領官吏們用泥涂頭,將自己捆綁起來,接連幾天到宮門前為孫和求情;吳主登上白爵觀觀望,見到這種情景,非常厭惡,命令朱據(jù)、屈晃等人“不要急急忙忙的”。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各自上書極力勸諫,朱據(jù)、屈晃也堅持勸諫不止;吳主大怒,誅殺陳正、陳象全族。又把朱據(jù)、屈晃抓進大殿,朱據(jù)、屈晃仍然口諫,叩頭流血,言辭神色毫不屈服。吳主下令各打一百杖,貶朱據(jù)為新都郡丞,將屈晃罷官斥歸鄉(xiāng)里,其他因勸諫而被誅殺流放的多達數(shù)十人。于是廢黜太子孫和為平民,遷徙到故鄣(今浙江安吉),賜魯王孫霸自殺。處死楊竺,將他的尸體拋入長江,又誅殺全寄、吳安、孫奇,都是因為他們與孫霸勾結誣陷孫和的緣故。當初,楊竺年輕時頗有名聲,而陸遜認為他最終會敗亡,勸說楊竺的哥哥楊穆與他分家另過。等到楊竺敗亡,楊穆因多次勸誡警告過楊竺而得以免死。朱據(jù)還未到任,中書令孫弘奉詔書追賜他自盡。
冬季,十月:魏國廬江太守譙郡人文欽假裝叛變,以引誘吳國偏將軍朱異,想讓朱異親自率兵來迎接自己。朱異識破了他的詐術,上表吳主,認為文欽不可迎接。吳主說:“如今北方尚未統(tǒng)一,文欽想歸順我們,應該暫且迎接他。如果懷疑他有詐,就應當設計設網(wǎng)來羅致他,派重兵防備他就是了?!庇谑桥汕财珜④妳螕?jù)督率二萬人,與朱異合力到達北部邊界,文欽果然不投降。朱異是朱桓之子;呂據(jù)是呂范之子。
十一月:魏國大利景侯孫禮去世。
吳國:吳主孫權立兒子孫亮為太子。
吳主派遣十萬軍隊在堂邑(今江蘇六合)的涂水(今滁河)筑壩作涂塘(水庫),以淹沒通往魏國北方的道路。
十二月,甲辰(二十七日):魏國東海定王曹霖去世。
征南將軍王昶上書說:“孫權流放忠良大臣(指朱據(jù)等),嫡子與庶子爭權奪利,我們可以乘其內亂之機進攻吳國。”朝廷采納了這個建議,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襲擊巫縣(今重慶巫山)、秭歸(今湖北秭歸),荊州刺史王基進兵夷陵(今湖北宜昌),王昶進兵江陵(今湖北荊州)。王昶用竹索架橋,渡河攻擊吳軍,吳國大將施績(朱績)連夜逃入江陵城。王昶想引吳軍到平地交戰(zhàn),先派五支部隊從大路撤回,使吳軍望見而高興;又把繳獲的鎧甲馬匹、斬獲的首級環(huán)繞江陵城陳列以激怒吳軍,設下伏兵等待敵人。施績果然率軍追擊,王昶出兵迎戰(zhàn),大敗吳軍,斬殺吳將鐘離茂、許旻。
蜀漢:蜀漢姜維再次進犯魏國西平(今青海西寧),未能攻克。
嘉平三年(辛未年,公元251年)
春季,正月:王基、州泰進攻吳軍,都擊潰了敵人,投降的有數(shù)千人。
三月:任命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
夏季,四月,甲申(初九):任命王昶為征南大將軍。
壬辰(十七日):魏國大赦天下。
太尉王凌聽說吳人堵塞涂水(指在堂邑作涂塘),想借此機會發(fā)兵(討伐司馬懿),于是大規(guī)模整頓各路軍隊,上表請求討伐入侵之敵;朝廷下詔回復不準。王凌派將軍楊弘把廢立皇帝的計劃告訴兗州刺史黃華,黃華、楊弘聯(lián)名將此事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率領中軍(主力)乘水道討伐王凌,先下詔赦免王凌的罪過,又寫信曉諭王凌,不久大軍突然到達百尺堰(今河南沈丘東北)。王凌自知大勢已去,于是獨自乘船出來迎接司馬懿,派屬官王彧前去謝罪,送上印綬、節(jié)鉞。司馬懿大軍到達丘頭(今河南沈丘東南),王凌自縛于水邊,司馬懿奉詔命主簿解開他的綁繩。
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加上仗著過去與司馬懿的交情,不再有疑慮,徑直乘坐小船想去見司馬懿。司馬懿派人迎面攔住他,把船停在淮水中,與王凌的船相隔十余丈。王凌知道這是表示見外,就遠遠地對司馬懿說:“你只需寫封短信召我,我怎敢不來?何必率領大軍前來呢!”司馬懿說:“正因為你不是肯隨一紙書信而來的人啊。”王凌說:“你辜負了我!”司馬懿說:“我寧可辜負你,不能辜負國家!”于是派步騎兵六百人押送王凌西去京城(洛陽)。王凌試探著索要棺材釘(以觀察司馬懿是否真會處死自己),司馬懿命令給他。五月,甲寅(初十):王凌走到項縣(今河南沈丘),便服毒自殺。
司馬懿進軍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參與王凌之謀的張式等人都自首了。司馬懿徹底追查此事,所有牽連在內的人都被誅滅三族。挖開王凌、令狐愚的墳墓,劈開棺材在附近的街市上暴尸三日,燒掉他們的印綬、朝服,然后裸埋于土中。
當初,令狐愚還是平民時,常有遠大志向,眾人都說令狐愚必定能使令狐家族興盛。他的同族叔父弘農太守令狐邵卻認為:“令狐愚性情灑脫不拘,不修養(yǎng)德行卻志向遠大,必定會毀滅我們家族?!绷詈蘼犝f后,心中很不平。等到令狐邵任虎賁中郎將時,令狐愚已經(jīng)歷過許多官職,在任上很有聲譽。令狐愚從容地對令狐邵說:“從前聽說您認為我難成大器,如今您認為怎樣呢?”令狐邵仔細打量他而不回答,私下對妻子說:“公治(令狐愚字公治)的性情氣度,還是和過去一樣。依我看,他終究會敗亡滅族,只是不知連累我會在他死之前,還是之后罷了。”令狐邵死后十多年,令狐愚家族被滅。
令狐愚在兗州時,征召山陽人單固任別駕,與治中楊康同為令狐愚的心腹。等到令狐愚去世,楊康應司徒(王凌時任司空,后為太尉,此處疑為“三公”府征召)征召,到洛陽后,揭發(fā)了令狐愚的陰謀,令狐愚因此事敗。司馬懿到壽春后,見到單固,問:“令狐愚謀反了嗎?”單固說:“沒有?!睏羁祱蟾娴氖虑榕c單固有牽連,于是逮捕單固及其家屬都關進廷尉獄,拷問了幾十次,單固堅持說沒有。司馬懿提審楊康與單固對質,單固無話可說,就大罵楊康:“老奴才!你既背叛了使君(令狐愚),又滅我家族,看你還能活多久!”楊康起初還指望能封侯,后來因為供詞頗多矛盾,也被一同處斬。臨刑時,兩人一起被押出監(jiān)獄,單固又罵楊康:“老奴才!你死是活該。如果死者有知,看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行走!”
魏國:下詔任命揚州刺史諸葛誕為鎮(zhèn)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