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臘月,聞林公下獄,驚駭莫名。其罪狀‘通敵’,證據皆由周府門人呈送,疑點重重……”
“御史臺張、王二人力主嚴辦,刑部李侍郎似有疑慮,然人微言輕……”
“宮內傳訊,上意已決,恐難挽回……”
“偶得林公獄中血書殘片,藏之……”
血書殘片!
林夙的心臟猛地一縮,幾乎要跳出胸腔。他強壓下激動,繼續(xù)翻看。后面幾頁記錄了一些零散的朝局觀察和人物點評,筆跡時斷時續(xù),似乎記錄者心緒不寧。在冊子的最后一頁,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印記——青梧閣私印,旁邊寫著“文謙密存,以待天日”。
是陳望的私人筆記!他果然知道內情,甚至可能保留了關鍵證據——林公獄中血書殘片!
林夙立刻將冊子揣入懷中,又快速翻檢那幾封信札。信札多是陳望與友人的尋常往來,但其中一封沒有署名、也沒有日期的短箋引起了他的注意:
“林事恐難善了,周、張等人勢大,牽涉宮闈。彼等欲借此事清除異己,望公慎言,勿引火燒身。那份‘東西’,務必妥善處置,切莫留存?!?/p>
這封短箋的措辭含糊,但“宮闈”、“周、張”、“那份東西”這幾個詞,像針一樣刺入林夙的眼中。周,指的是二皇子母族周家?張,是張昭儀家族,還是指當年力主嚴辦林案的御史?宮闈……難道林家案的背后,還有后宮勢力的影子?
他正凝神思索,閣樓外忽然傳來極輕微的“咔嚓”聲,像是有人踩斷了枯枝。
林夙渾身一僵,瞬間吹熄了手中剛剛忍不住點燃、用以細看短箋的微小火折子。他將短箋迅速塞入懷中,合上檀木匣,將其推回原位,自己則如同貍貓般悄無聲息地滑到書架最深處的陰影里,屏住了呼吸。
閣樓的門被極其緩慢地推開一道縫隙。一道黑影閃了進來,動作輕盈而熟練,顯然對這里的環(huán)境頗為熟悉。來人同樣一身夜行衣,黑巾蒙面,只露出一雙在黑暗中精光閃爍的眼睛。
蒙面人進入后,并未四處翻找,而是徑直走向林夙剛才停留的那個書架底層,目標明確地伸手去摸那個檀木匣子!
林夙在暗處看得分明,心中巨震。此人為何也直奔這個匣子?他(或她)是誰?是陳望派來取東西的人?還是……和自己一樣,是來查找林案線索的?
蒙面人打開匣子,發(fā)現里面空無一物,身體明顯頓了一下。他(她)迅速在周圍摸索了一番,顯然是在尋找那本冊子和信札。一無所獲后,蒙面人似乎有些焦躁,呼吸聲略微加重。
就在這時,書房方向的燈光忽然晃動了一下,接著傳來老者略帶咳嗽和疑惑的聲音:“誰?誰在閣樓里?”
是陳望被驚動了!
蒙面人反應極快,立刻放棄尋找,身形一閃,便欲退出閣樓。
林夙心中念頭飛轉:不能讓此人就這么走了!他必須知道對方的身份和目的!在蒙面人即將出門的剎那,林夙故意用指尖彈出一枚早就扣在手中的小石子,擊打在對面書架上,發(fā)出一聲輕響。
這聲響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蒙面人猛地回頭,銳利的目光瞬間鎖定了林夙藏身的陰影角落!
四目相對,盡管隔著黑暗,林夙仍能感受到對方眼中一閃而過的驚愕和殺意。
陳望的腳步聲和詢問聲越來越近:“到底何人?再不出聲,老夫要喊人了!”
蒙面人不再猶豫,深深看了林夙藏身的方向一眼,似乎要將他刻入腦中,隨即身形如電,竄出閣樓,幾個起落便翻過院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林夙沒有追擊。對方身手不凡,且敵友未明,貿然追出去很可能陷入圈套。他迅速檢查了一下自身,確保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然后趁著陳望尚未走到閣樓門口,從另一側早已觀察好的窗戶翻出,借著庭院中假山樹木的掩護,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陳府。
與外圍接應的趙懷安和阿七匯合后,林夙簡單說明了情況。
“有人搶先一步?還發(fā)現了你?”趙懷安臉色凝重,“可知是哪路人馬?”
林夙搖頭,眉頭緊鎖:“身手極好,對陳府布局也很熟悉。他直接去取那匣子,說明目標明確,就是沖著我找到的那本冊子和信札去的?!彼嗣阎械奈锲?,“而且,他似乎很在意‘那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