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身邊多是些文官,那些筆桿子們,除了耍弄權(quán)謀,哪有什么真本事?
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又能掀起多大的風(fēng)浪?
正當崇禎在文德殿內(nèi)運籌帷幄之際,殿門忽被推開,諢王趙楷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
趙楷此刻可謂是春風(fēng)得意,走路都帶風(fēng)。
他一開口,便帶著幾分小人得志的做派,向崇禎“宣告”道:“皇兄啊,告訴你個天大的好消息!臣弟如今已是代理監(jiān)國了,離那太子之位,不過半步之遙耳!”
趙佶復(fù)位后之所以沒有立趙楷為太子,是因為大宋現(xiàn)在有太子。
如今的太子趙諶,是宋欽宗之子,也就是崇禎的便宜兒子,朱皇后所出,年方十歲。
太子不曾失德,也無甚過錯,即便太上皇復(fù)位,也不能輕易廢掉他。
不過嘛,廢掉太子那是遲早的事,總得走個流程不是?
趙楷也樂意多等幾天,不急不躁。
“皇兄,咱們爭了十幾年,這江山最終還是落到我手里了!”
趙楷哈哈一笑,又換了一副頤指氣使的語氣,對崇禎道:“行了,別在這兒杵著了,趕緊收拾收拾吧,我們要遷都了!父皇有旨,宋金議和,全員南遷!”
“議和?南遷?”
崇禎再也按捺不住了,猛地站起身,怒目圓睜,指著趙楷的鼻子,厲聲斥責道:“你們這等蠹政誤國之徒、朋比為奸之輩!金人一句虛言,爾等便棄宗廟社稷于不顧,要遠遁南方!
“有本事你們自己走!他日被金人擒獲,休怪朕今日未曾警示!”
趙楷被崇禎罵得狗血淋頭,那張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氣得渾身發(fā)抖。
但他可不敢與崇禎直接動手,只得向一旁的范瓊使了個眼色。
范瓊會意,立刻上前,命侍衛(wèi)們不由分說,強行將崇禎“請”上了一輛馬車。
太上皇趙佶,這位大藝術(shù)家皇帝,雖然在國家大事上糊涂得一塌糊涂,但在涉及自身權(quán)力穩(wěn)固的小事上,卻并不傻。
他早就想到了一個問題:趙桓畢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在軍中、在民間,威望遠勝于他這個早已退位的太上皇。
如果把他一個人留在這座擁有十萬大軍的堅城里,自己帶著朝臣跑了。
萬一這小子緩過勁來,登高一呼,再次復(fù)位,到時候誰才是皇帝,還真不好說。
他絕不能留下這個最大的政治隱患。
于是,趙佶派老三趙楷,強行將崇禎給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