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們決定幫助拾穗兒克服這個障礙。
他們每天抽出兩小時,專門進行答辯練習。
大家輪流模擬評委提問,從技術細節(jié)到項目意義,從實施難度到推廣價值,涵蓋了所有可能被問及的問題。
有一次,陳陽故意提出了一個極其刁鉆的問題:“你們的項目與現(xiàn)有的荒漠化防治技術相比,優(yōu)勢在哪里?具體數(shù)據(jù)支持是什么?”
拾穗兒一時語塞,緊張地抿著嘴唇,眼神慌亂地尋找著支援。
蘇曉立刻遞過來一份資料,輕聲提醒:“想想我們上周討論過的對比實驗數(shù)據(jù)?!?/p>
拾穗兒深吸一口氣,慢慢平靜下來,開始有條不紊地回答問題。
她詳細列舉了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并引用了具體的數(shù)據(jù)作為支撐,回答得越來越流暢自信。
“很好!”陳陽鼓掌道,“就是要這樣,即使遇到不會的問題,也要保持鎮(zhèn)定,用自己的方式回應?!?/p>
隨著練習的深入,拾穗兒逐漸找到了感覺。
她不再試圖背誦稿子,而是真正理解自己要表達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那段難忘的經(jīng)歷。
她學會了在講解時加入適當?shù)氖謩莺捅砬樽兓?,學會了用停頓來強調重點,學會了用眼神與聽眾交流。
距離大賽還有一周的時候,團隊進行了一次全真模擬。
拾穗兒穿上為正式答辯準備的服裝——一件簡單的白色襯衫和黑色西褲,頭發(fā)整齊地扎在腦后。
她站在會議室前方,深吸一口氣,然后開始了講解。
“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僅僅是一個生態(tài)科技項目,更是一段與土地對話的旅程,”
她的聲音清澈而堅定,“在戈壁灘的三個月里,我們見證了荒漠的殘酷,也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頑強……”
她講述著那些艱難而充實的日子,講述著團隊成員們如何頂著風沙鋪設固沙網(wǎng)格,如何在缺水的條件下精心照料每一株樹苗,如何與當?shù)啬撩窠Y下深厚友誼。
她的語言生動而真摯,時不時引用的戈壁諺語和詩句恰到好處地為講述增色。
當她講到梭梭樹苗成活的那天時,聲音不禁哽咽了:“那天傍晚,我們圍坐在那些嫩綠的小苗旁邊,看著夕陽把整片戈壁染成金黃色。一位老牧民拉著馬頭琴,唱起了古老的歌謠。在那一刻,我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希望——它可能很微小,就像沙海中的一粒種子,但只要給予足夠的關愛和耐心,它終將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
講解結束的那一刻,會議室里安靜了幾秒鐘,然后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
蘇曉沖上來緊緊抱住拾穗兒:“太棒了!我都被你說哭了!”
陳陽也走過來,眼里閃著淚光:“這就是我們想表達的東西,你完全把它傳遞出來了?!?/p>
拾穗兒望著伙伴們,淚水終于忍不住滑落。這是喜悅的淚水,是釋然的淚水,更是感動的淚水。
她想起在戈壁最難熬的日子里,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從未有人說過放棄。
她想起為了這個項目,大家不知熬了多少個夜晚,付出了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