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依然存在,但它不再是無邊無際的黑暗,而是被一種名為“責任”和“希望”的光照亮了。
奶奶不在了,但奶奶用一生教會她的善良、堅韌和擔當,不能丟,她必須扛起來!她要像奶奶那樣,成為這個村莊溫暖的一部分。
小石頭抱著一小袋分到的、印著漂亮圖案的餅干,像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貝一樣,蹦蹦跳跳地跑到正在用力固定帳篷最后一根繩索的陳陽身邊,興奮地高高舉起小手,小臉激動得通紅:“陳陽哥!陳陽哥!你快看!這里面還有巧克力!是甜的!可甜可甜了!”
孩子那張被沙塵弄得臟兮兮的小臉上,因為這意外而極致的驚喜,綻放出如同破云而出的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那笑容,是如此純凈,如此充滿生機,雖然微弱,卻像一把金色的鑰匙,瞬間打開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足以照亮、溫暖每一顆冰冷絕望的心。孩子的快樂總是最簡單,也最具有感染力。
陳陽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與孩子的視線平齊。
他伸出手,溫柔地摸了摸小石頭被風吹得亂糟糟的頭發(fā),看著孩子眼中那重新點燃的、如同星辰般閃亮的希望之光。
他接過那塊用錫紙包著的、小小的巧克力,小心翼翼地剝開,遞到小石頭嘴邊:“甜吧?以后還會更甜的。”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溫和的力量。
他再環(huán)顧四周:雖然映入眼簾的依舊是滿目瘡痍,但一頂頂軍綠色的、象征著秩序和安全的帳篷,正在他和士兵們、鄉(xiāng)親們的共同努力下,一頂頂?shù)亓⑵饋?,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但充滿生機的臨時社區(qū);
鄉(xiāng)親們的臉上,不再是昨日那種徹底的絕望和麻木,而是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渴望和希望,眼神里有了光;
救援人員和士兵們那忙碌而堅定的身影,帶來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踏實的、令人心安的安全感。
他不由自主地望向遠處那片被風沙瘋狂肆虐過的育苗地。
那里,曾經(jīng)是他和拾穗兒,還有村民們投入了無數(shù)心血和希望的地方。
大部分他們精心培育的、象征著未來的幼苗,都被無情地埋在了厚厚的沙土之下,生死不明。沙土表面平整得可怕,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但就在那片黃沙之中,靠近邊緣的地方,竟然仍有幾株最為頑強的、他們最早種下的試驗苗,倔強地從沙土深處探出了嫩綠的、甚至帶著一絲鵝黃的芽尖,在清晨微涼的風中微微搖曳著柔弱卻無比堅定的身軀。
它們被沙壓彎了腰,但莖稈依然挺直,那一點點綠色,在無邊無際的昏黃中,渺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又醒目得如同燎原的星火。
它們,像極了此刻劫后余生的金川村,遭受了毀滅性的重創(chuàng),但生命的火種未曾熄滅,希望的根須仍在泥土下頑強延伸,等待著重生的機會。
只要根還在,只要人還在,就有希望。
當夕陽再次將它的萬道金光灑向這片飽經(jīng)磨難的大地時,村中央那片最大的空地上,已經(jīng)奇跡般地出現(xiàn)了一個井然有序、充滿生機的臨時營地。
與清晨那死寂的廢墟相比,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一頂頂深綠色的軍用帳篷整齊地排列成行,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給人一種莫名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帳篷里面,鋪上了干燥的防潮墊和溫暖的毛毯,雖然簡陋,卻足以遮風避沙,提供一個安身之所。
對于失去家園的人們來說,一個能遮風擋雨的角落,就是天堂。
消毒水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物資發(fā)放處,村里的婦女們和女救援隊員一起,正支起大鍋,燒著開水,準備著晚上的熱食——可能是簡單的方便面,也可能是熬得爛熟的米粥。
鍋灶里冒出的炊煙,雖然微弱,卻是生活氣息回歸的最有力證明。
劫后余生的鄉(xiāng)親們,互相依偎著圍坐在帳篷外的空地上,手里捧著熱氣騰騰的食物,臉上多日來第一次露出了些許放松和劫后余生的疲憊神情。
他們低聲交談著,內(nèi)容不再是純粹的悲傷,開始夾雜著對救援人員的感激,對清理家園的規(guī)劃,甚至偶爾還會有一兩聲刻意壓低的、關(guān)于孩子頑皮的笑話。
雖然笑容依舊勉強,但至少,生的意志重新回到了他們眼中。
孩子們似乎永遠擁有最強的恢復力,他們已經(jīng)開始在帳篷之間狹窄的空地上追逐嬉戲,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仿佛已經(jīng)忘記了不久前的恐懼和陰霾。
他們的笑聲,是這片土地上最動聽的音樂,是未來最美好的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