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婦人都是村里名聲口碑不錯的,跟村長家也親近。
不過村長為了避免偏頗,不但叫了兩位趙姓家的婦人,還叫了村里兩名雜姓家的。
第一,趙宛舒到底是姓趙,若是全叫了他們苗家人,回頭這事兒傳出去,趙宛舒這在族里容易招惹非議。
第二,苗正陽雖是苗家的族長,但同時他也是梨花村的村長,這做事就更不能偏心,得站在整個村子的利益上出發(fā)。
趙宛舒無私奉獻(xiàn)方子,那是對村子里有恩情。
他們占了便宜,但卻不能一家獨大,得全面考慮。
幾個婦人一聽趙宛舒要無償教她們做粉絲,頓時個個著急忙慌地趕了過來。
春華熱情地把趙宛舒引到了灶房,苗家的灶房要比她家的要寬敞很多,這么多人站在里面也不會顯得狹隘。
“阿宛,這做粉絲都需要什么?我們這就去準(zhǔn)備。”
趙宛舒問道:“家里有紅薯淀粉嗎?”
“紅薯淀粉?”春華沒聽懂,“那是什么?”
當(dāng)下大家吃面條居多,多數(shù)都是用的是面粉,但面粉好做,把麥子粟米碾碎過篩,出來的那就是干凈的白面粉了。
但紅薯淀粉,她還真不曾聽過。
趙宛舒反應(yīng)過來,“哦,沒事。我是問,家里可有地瓜?如果有,那就多拿些過來?!?/p>
地瓜葉能給家里豬吃了增肥,這地瓜熟了還能摻著米熬粥,還能做成地瓜干給小孩子當(dāng)零嘴,加之產(chǎn)量也高又耐放,基本北地家家戶戶都會種。
現(xiàn)下正是地瓜成熟的季節(jié)了,已經(jīng)有村民家開始收地了。
聞言,余氏激動道,“紅苕啊,這個我家有,孩子前兒個念叨著要吃甜的,他爺去收了半畝地,有兩大筐呢!我拿過來!”
“娘,我去吧!”春華主動請纓。
很快,她就拖了兩筐紅苕過來,不過個頭都不大,“阿宛,這個可以不?”
趙宛舒上手抓了個,掂量了下,頷首道,“這個可以了。這個不挑個頭的?!?/p>
沒有現(xiàn)成的淀粉,那這步驟就要從做淀粉開始了。
過程倒是不復(fù)雜,就是有點麻煩和費力。
她對上一群眼眸亮晶晶的婦人,笑道,“我教你們做的紅薯粉絲,這個也不難,就是要先磨粉。咱們就先從淀粉做起,這以后很多都用得上的!”
“磨粉?是要用石碾嗎?村里的石碾好像磨碎不了紅苕吧?”
“是啊,那這怎么做成粉?。堪⑼?,你莫不……”有人提出質(zhì)疑:“我可從沒聽過地紅苕能做成粉的咧!”
余氏雖然也有些嘀咕,但卻看不得有人懷疑趙宛舒,“誒誒誒,你們說什么話呢?阿宛話都沒說完,你們嘀嘀咕咕什么勁兒!是覺得阿宛還能騙你們嗎?”
“要早知道你們這樣,方才我就不喊你們了!沒得教了你們還落了個不好的名聲。”
“你們要是不想學(xué),趁著還早,都趕緊回去吧!”
那婦人急忙道,“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就是奇怪。我真不是覺得阿宛騙人,阿宛,你信我?。 ?/p>
趙宛舒安撫地擺了擺手,“沒事沒事,這個開始大家沒見過,有點質(zhì)疑是很正常的事情?!?/p>
“這樣吧,咱們先做著試試。如果不成呢,也不過是浪費了點時間和兩筐地瓜,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