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是。
墨珣點頭,說不準宣和帝并不只叫了越國公一個人去問這個問題,只這么一丁點兒動靜就搞得草木皆兵也不合適。
“國子監(jiān)如何?”大事之后,越國公才問起了墨珣今日進國子監(jiān)學習的情況。
墨珣被問得瞇了一下眼,而后眨了眨,“與建州官學同?!背苏n程略有差異之外,似乎也沒什么不同?!安贿^我聽祭酒說,幾位皇子也在國子監(jiān)就讀。”
國子監(jiān)與建州官學所學的還是有些差異,除了必備的儒學典籍、君子六藝之外,還加入了“判語”、“詔誥”、“奏狀”、“章表”以及國。家律令。國子監(jiān)的課業(yè)比起建州官學來,只多不少。
越國公點頭,“在先祖太上皇還在位時,原是有宗學,只有宗室及功臣子孫才能入學。然而宗學……”越國公有些嫌棄,“結(jié)業(yè)之后無論什么阿貓阿狗都能被授予官職。”這是一個很大的弊端,就算先祖太上皇不是昏君,但手底下的人都是一群混吃等死之輩,眼見著朝廷日漸腐敗、山河日下,先祖太上皇也無力回天。
“后來宗學被廢除,一應宗室和功臣子嗣進國子監(jiān)就讀。而對于未有功名在身的士族,有三百名的限額?!痹絿@就對墨珣解釋道。這三百名也是按士族等級來排的。若是你父輩祖輩為四等,那必定就要排在一、二、三等之后。若是超過了三百的限額,就算是士族,那也無權(quán)進國子監(jiān)就讀。不過近幾年似乎還開了個“旁聽”,就是允許學生站在課堂外聽講。
“國子監(jiān)里出來的監(jiān)生如果通過了考核,有些就會被派往各地的官學任教?!痹絿旧硎钦J為國子監(jiān)的這種教學制度比起原本宗學的好多了。
墨珣聽得不住地點頭。若是還像宗學一樣,結(jié)業(yè)之后就入朝為官,那科舉考試不就形同虛設嗎?就墨珣個人來看,宗學原就收納了宗室及功臣子孫,應當管教也十分寬松,那么讓這些人做官會導致什么后果簡直不言而喻。國子監(jiān)雖然比宗學好了些,但根本上還是為宗室服務的。那個所謂的三百名監(jiān)生,很明顯是無法通過科舉走上仕途,那么為了獲得朝廷俸祿,這就只能入國子監(jiān)。與庶吉士一般,也是個迂回前進的方式。
墨珣本身是覺得毫無天分的學生沒必要進國子監(jiān)占名額了,就如同他們玄九宗挑弟子,沒有根骨的直接不要。但這種想法不可能說來給越國公聽,越國公雖然是他的干祖父,但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覺得宗室子孫就是比普通百姓來得高貴。
“你沒事兒別往上湊?!眹颖O(jiān)就如同一個小朝廷,里頭關系也是復雜得很。越國公雖然提醒墨珣不要依附在哪個皇子身上,卻也知道有些事當真是身不由己的。
“孫兒謹記?!蹦懽匀徊粫シ瘩g越國公的話,更何況他也當真是受不了趨炎附勢的樣子。
“當今圣上統(tǒng)共有八位皇子,五位翁主?!痹絿_始將皇室的人員簡單地跟墨珣介紹了一下?!捌渲写蠡首渝\碩王、四皇子以及潯陽翁主為皇貴君所生,乃嫡出。余下六位皇子和四位翁主則是貴君、側(cè)君與侍君之子。”
“錦碩王今年已經(jīng)有十七歲,早早娶了正夫,搬出宮外了。他已經(jīng)在朝為官了,余下的七皇子與八皇子尚不足六歲,尚未進國子監(jiān)?!?/p>
翁主是不進國子監(jiān)的,那么在太學之中也就只有五位皇子了。墨珣了然,“國子監(jiān)中學堂比起建州官學的大了不少,孫兒也就是遠遠瞧過五位皇子罷了,并無交集。”墨珣本身是不想跟皇子們走太近的,但別人也不主動來招惹他,那就是還在觀望了。
國子監(jiān)中的監(jiān)生年齡也是大小不一,幾個皇子年紀不大,但并不代表圍在他們身邊的其他監(jiān)生年紀也小。這一個個出謀劃策的,也都在評估墨珣是否值得他們拉攏。就算墨珣背后有個越國公又如何,越國公這個爵位又不世襲,越國公故去之后那就只能靠墨珣自己打拼了。那墨珣個人的資質(zhì)對于其他人來說就是需要分外關注的事了。
“不過……大皇子這么早就封王了嗎?”那豈不是與儲君之位無緣了?墨珣有些詫異,嫡長子竟然不是儲君,甚至早早封王。
越國公一聽墨珣的話便怔了怔,“有何不妥?”
“呃……”墨珣也不知該怎么提,畢竟每個朝代所涉及的政策與官職之類都是不同的。
“你直說便是?!?/p>
“封王之后不是無緣儲君了嗎?”
趙澤林見墨珣欲言又止的,還以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沒想到竟是說這個。“不會,儲君與王的封號并不沖突?!边@么說著,趙澤林便壓低了聲音,“就算被派至封地,那也難保日后不會登基為帝。”
無論是皇帝下詔書將這個兒子召回來,還是他自己擁兵自立,這些事都說不準的。律令等物,一向也只是用來管轄與限制普通百姓的。
越國公“嗯”了一聲,認同了趙澤林的話。而后又見墨珣沒什么想說的了,便沖他擺擺手,“你先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還要進學?!?/p>
墨珣這便告退了。
等到墨珣離開之后,越國公與趙澤林對視了一陣子,趙澤林伸手拍了拍越國公的胳膊才道:“你且放寬心,莫要多想。你手上并無兵權(quán),與你無礙的?!?/p>
每次新舊皇帝交替,那必定是以血鋪路。就算是傳位于嫡長子,誰又能保證其他皇子對這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沒有動過心思?有的皇子在皇帝尚在位時便要逼宮了,更別說皇帝死后爭個頭破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