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端坐蓮花寶座,眼簾低垂,如老僧入定。
他聽著,聽著那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梵文唱誦。
古老,冗長,帶著獨特的韻律,試圖撬動一絲天地間的能量,更像是在撥動信徒們脆弱的心弦。
“這就是傳說中的,神的語言……”
陸晨嘴角似有若無地牽動了一下。
這些口口相傳的“真言”,傳說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因為傳承模式采用了最原始的區(qū)塊鏈模式進行校對,十大僧團各自傳承,還可以互相驗證,保證數(shù)千年不走樣。
太慢了!只聽的實在是太慢了。
念頭一動。
鋪滿整個南亞次大陸的神識,悄然改變了性質(zhì)。
不再是單純的“聽”,而是……“看”。
如同陽光穿透薄霧,無形的感知力瞬間聚焦。
目標(biāo)——所有承載著梵文信息的載體!
無論是刻在貝葉上的經(jīng)文,藏于古老寺廟深處的卷軸,繪在壁畫上的符文,還是被婆羅門家族世代珍藏的孤本……
只要它存在,只要它以梵文寫就,便無所遁形。
嗡!
陸晨的意識仿佛被投入了一個浩瀚無邊的圖書館。
不,是圖書館的海洋!
整個南亞次大陸,在這一刻,仿佛變成了一本攤開的,厚重到難以想象的巨書。
無數(shù)的文字、符號、圖像,化作億萬道信息洪流,朝著陸晨的神識之海洶涌而來!
首先涌入的,是那四部最古老的吠陀。
《梨俱吠陀》!
一萬多首贊歌,古樸、雄渾,充滿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想象。
太陽、黎明、風(fēng)暴、火焰……
神只的威能與恩賜,在原始的音節(jié)中跳躍。
陸晨仿佛聽到了遠(yuǎn)古先民在篝火旁的吟唱,簡單,卻充滿了生命力。
《娑摩吠陀》!
祭祀的旋律,蘇摩酒的迷醉。
音調(diào)的起伏變化,似乎在構(gòu)建某種溝通神只的橋梁。
陸晨“看”到了繁復(fù)的儀式,祭司們一絲不茍的動作,以及隱藏在旋律背后的,對力量的渴望。
《夜柔吠陀》!
散文體的祭祀手冊,充滿了各種具體的操作規(gu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