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盡管早有心理準備,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還是臉色微變。
房玄齡立刻出列,躬身急諫:“陛下!萬萬不可!陛下乃九五之尊,天下之本,豈可輕蹈險地?
高句麗地處偏遠,氣候惡劣,水路艱難,陸路崎嶇,陛下若有絲毫閃失,臣等萬死莫贖!
如今李衛(wèi)公、侯大將軍皆當世名將,陛下運籌帷幄之中,亦可決勝千里之外,何須親冒矢石?”
長孫無忌也緊接著道:“玄齡所言極是!陛下,朝廷政務(wù)繁巨,太子雖賢,然年歲尚輕,經(jīng)驗或有不足。
陛下若遠離京師,太子監(jiān)國恐有疏漏。且御駕親征,耗費更巨,于民力亦是極大負擔。還請陛下三思!”
高士廉等人也紛紛附和,言辭懇切,無不是從皇帝安危、國家穩(wěn)定、民生負擔等角度,極力勸阻。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喜怒。待眾人說完,他才緩緩道:
“諸卿之憂,朕豈不知?然,朕非宋襄公,亦非隋煬帝。朕自晉陽起兵,大小數(shù)百戰(zhàn),何曾懼過刀兵險阻?遼東雖遠,能遠過當年隴西、虎牢乎?”
他的語氣漸漸激昂起來:“高句麗,非尋常邊患,乃前隋遺毒,朕心頭之刺!
若不親手將其拔除,朕心難安,亦愧對天下臣民之望!
太子監(jiān)國,正可歷練。朝中有諸卿輔佐,朕無憂矣。至于民力…
此戰(zhàn)關(guān)乎國運,縱一時勞頓,若能換取百年太平,亦屬值得!”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一直沉默的李靖:“藥師,你以為如何?”
李靖沉吟片刻,他深知這位天子的雄才大略與固執(zhí)己見,更明白其內(nèi)心深處那份超越前代所有帝王的功業(yè)之心。
他謹慎地答道:“陛下神武,天威所至,必能使敵軍喪膽,士氣倍增。
從軍事而言,陛下親臨,確能統(tǒng)一事權(quán),臨機決斷,把握瞬息萬變之戰(zhàn)機。
然…正如房相、長孫司徒所言,風險亦存。
若陛下決意親征,則陸路進軍需更加穩(wěn)妥,后勤需更加萬全,水陸聯(lián)絡(luò)需更加緊密,務(wù)必確保陛下安全無虞,方可施行。”
李靖這番話,既未明確反對,也未盲目贊成,而是點出了親征可能帶來的利弊,以及必須滿足的前提條件。
李世民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藥師老成謀國,所言甚是。朕并非魯莽之輩,親征之事,亦非旦夕可成。
眼下,仍以李靖、侯君集兩路進兵為先導。
待其打開局面,站穩(wěn)腳跟,朕再率后續(xù)精銳及御營北上,水陸并進,直搗黃龍!”
他環(huán)視眾人,語氣不容置疑:“此事,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再諫。眼下首要之務(wù),是全力保障前兩路大軍如期出擊,取得勝勢!
兵部、戶部、工部,需按朕御駕親征之規(guī)模,秘密開始籌備相應軍械、糧草、儀仗、船只!動作務(wù)必要隱秘!”
見皇帝李世民拋出“御駕親征”的決斷,盡管李靖已委婉點明利弊,但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心中的憂慮絲毫未減。
此事關(guān)系實在太大,豈能因天子一意孤行而輕率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