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瑞院內(nèi),燭火輕搖。
冬柔侍奉陸昭若卸下簪環(huán),沒忍住,輕聲問道:“娘子,冬柔有一事不明。萬婉寧今日言行雖不妥,但……罪不至此。您為何定要將她趕走,不留半分余地?”
陸昭若抬手輕按眉心,沉默片刻方道:“你可記得,在來屬京的路上,她曾自斷一指明志,我念她決絕,才給了她一次留下的機會。”
她語氣微沉:“可惜,她并未珍惜,反而變本加厲?!?/p>
轉(zhuǎn)過身,目光清明如雪,直直看向冬柔:“今日她在院中那番‘維護’,字字句句都將我架在火上烤。最險惡的,便是那句‘若得圣上青眼,何愁覓不到比蕭府更好的姻緣’。你且想想,這話若經(jīng)宋嬤嬤之口原封不動傳入蕭老夫人耳中,蕭老夫人會如何想我?”
她聲音漸冷:“若再傳揚出去,屬京眾人會如何議論我?乃至官家聽聞,又會作何猜想?”
冬柔聞言,臉色微變。
陸昭若繼續(xù)道:“屆時,蕭老夫人只會認為我陸昭若心比天高,借住蕭府是別有所圖,今日若不斷然將她逐出,他日必成心腹大患。我不能再留一個包藏禍心的人在身邊?!?/p>
冬柔聽完,徹底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低聲道:“是冬柔思慮不周,娘子深謀遠慮,此舉是為斬草除根,以絕后患。”
陸昭若輕輕嘆了口氣,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路是她自己選的,后果也理應(yīng)由她自己承擔(dān)?!?/p>
屬京城南一座別院內(nèi),燭火通明,暖意融融。
萬婉寧已換上一件不甚合體、顏色卻過分鮮艷的胭脂紅裙,與那位錦衣郎君隔著一張紫檀木小幾對坐飲宴。
幾上擺著幾樣精致小菜,并一壺溫得恰到好處的梨花酒。
男子姿態(tài)閑適,親自執(zhí)壺為萬婉寧斟了一杯,語氣溫和:“萬娘子不必拘謹。”
他說話時,目光落在萬婉寧略顯局促卻難掩嬌艷的臉上,又道:“白日里倉促,未及細說,某姓戚,草字粱,家父在國子監(jiān)領(lǐng)一份職司,蒙圣恩位列五品,某在家中行二?!?/p>
萬婉寧聽對方自報家門,竟是官門子弟,五品,還是嫡次子……
雖然并非勛貴門第,但已是她這等出身女子平日想都不敢想的高枝了。
足矣,足夠了。
阿姐曾經(jīng)跟李衙內(nèi)在一起,李衙內(nèi)也不過是個小小的縣令之子。
她伸出手接過酒杯。
戚粱指尖似不經(jīng)意地輕輕擦過萬婉寧的手指。
萬婉寧手微微一顫,卻并未縮回,也未露慍色,反而頰邊飛起一抹紅霞,迅速低下頭去,聲如蚊蚋:“戚郎君大恩,婉寧……不知何以為報?!?/p>
戚粱將她這欲拒還迎的羞怯之態(tài)盡收眼底。
他微微一笑,擺手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見娘子孤身流落,心生惻隱而已?!?/p>
接著,順勢溫聲問道:“只知娘子姓萬,還不知閨名為何,仙鄉(xiāng)何處?”
萬婉寧抬起淚眼,語帶哽咽:“妾身賤名萬寧娘,原籍吉州。家中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唯與阿姐相依為命……奈何阿姐命薄,也已不在人世。妾身孤苦無依,幸得同鄉(xiāng)的陸姐姐垂憐,她心善,認我做了義妹,帶我來到屬京?!?/p>
她話鋒一轉(zhuǎn),一臉的委屈:“陸姐姐她便是那位在吉州城捐贈大量物資相助蕭將軍的人,如今暫住在蕭府……她即將面圣,是極體面的人。妾身本分,不敢給她添亂,只想安心度日。
“可誰知……許是妾身哪里做得不周到,惹了姐姐厭棄,今日竟……竟被趕了出來……”
戚粱手持酒杯,靜靜聽著萬婉寧的訴說。
他面上并無太大波瀾,只是在她提及“被趕了出來”時,持杯的手指微微一頓,隨即恢復(fù)如常。
待她話音落下,綴著些許哽咽,他方緩緩放下酒杯:“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