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云州暮春的一縷藥香
暮春時節(jié),云州市老城區(qū)的梧桐絮正隨著暖風輕揚。青石板路盡頭,那座掛著"岐仁堂"金字匾額的四合院,總飄出一股獨特的藥香——是附子與干姜煨出的辛溫,混著砂仁蔻仁的清芳,再裹著絲絲草木的甘潤。此刻,堂內雕花梨木診桌前,岐伯年正捻著三指,為對面坐著的中年男子細細切脈。
男子名叫王建國,來自千里之外的平陽城(臨汾古稱),眼下眉頭緊鎖,掌心沁著薄汗。他面前的青瓷茶盞里,岐伯年特意為他沏的桂圓紅棗茶已涼透,卻一口未動。
"岐大夫,我這病。。。。。。"王建國喉結滾動,聲音帶著西北漢子特有的沙啞,"在當?shù)厍屏硕嗌倩?,都說要動刀子,可我這心里總犯怵。聽老家人說,您這兒專瞧疑難雜癥,尤其對下元虛衰的病有法子,我就揣著最后一點念想來了。"
他沒說"膀胱癌"三個字,只覺得那西醫(yī)的病名像塊冰,堵在胸口難受。但岐伯年何等敏銳,早從他晦暗的面色、浮腫的眼瞼,以及那股掩不住的倦意里,瞧出了幾分端倪。
"王老哥別急,"岐伯年收回手,指腹尚帶著脈象的余溫——沉細如絲,尺部尤其虛浮,"先說說癥狀。尿中帶血是從啥時候開始的?顏色是鮮紅還是暗紫?解溲時可有澀痛感?"
王建國精神一振,仿佛遇到了知音:"唉,不瞞您說,快半年了!起初是尿里帶點血絲,想著是上火,沒在意。后來顏色越來越深,像洗肉水,有時候還夾著些指甲蓋大的瘀塊。要說疼,倒不是火辣辣的,就是小肚子老是墜脹,跟揣了塊石頭似的,腰也酸得厲害,夜里起夜三四回,白天卻總覺得尿不干凈。。。。。。"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了:"最要命的是,人越來越虛,吃啥都不香,走幾步路就喘。當?shù)卮蠓蜃屪瞿莻€。。。。。。鏡子檢查,說膀胱里長了東西,得切。可我尋思著,這刀子一動,元氣不就散了嗎?正好有個遠房親戚在成都,說見過火神派的盧老先生瞧過類似的病,也是從腎上治起,不用動刀,我就。。。。。。"
第一章:坎中真火照幽寒,膀胱氣化本在腎
岐伯年靜靜聽著,目光落在王建國伸出的舌頭上——舌質淡胖,水滑無苔,根部隱隱有瘀點,正是典型的"陽虛濕瘀"之象。他指尖輕叩桌面,沉吟道:"王老哥,您這病啊,按《黃帝內經》的說法,叫溲血、癥積。病位雖在膀胱,根子卻在腎。您可知腎與膀胱相表里?膀胱如同津液的州都之官,氣化水液全靠腎中那點真火蒸騰。如今您腎中坎陽不足,好比釜底無薪,水液代謝失常,濕濁瘀血便在膀胱里凝結成塊,就像陰寒之地容易長苔蘚一樣。"
他取過案頭的《傷寒論》,翻到"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篇:"你看,張仲景先師說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您這脈沉細,舌淡胖,正是少陰腎陽虛衰的表現(xiàn)。那血為啥會妄行?不是火太旺逼血外出,反而是火太弱,氣不攝血?。【拖皴伬锏乃?,火力不足就會冷凝成冰,而不是沸騰外溢。"
王建國聽得入神,眉頭漸漸舒展:"難怪我老覺得腰腹怕冷,夏天都得裹個護腰。那岐大夫,您說這病該咋治?真不用動刀子?"
"治這病,如同治水患。"岐伯年微微一笑,起身從墻上摘下一幅《內經》臟腑圖,"你看這腎,內藏真陰真陽,好比天地間的水火。《難經》說坎為水,而其中有火,這火就是命門真火,是全身陽氣的根本。如今您坎中火衰,離中水虧,水火失濟,自然百病叢生。要治,就得從根本上補坎中之火,養(yǎng)離中之水,讓水火既濟,氣化功能恢復,那膀胱里的瘀濁自然會隨著氣化排出。"
他走到藥柜前,指尖劃過一排排寫著藥名的楠木抽屜:"就像種樹,枝葉枯萎了,要緊的是培其根本。附子、干姜,是回陽救逆的大將,能直補命門真火,就像給釜底添薪;人參、甘草,補后天脾胃之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好比給樹木施肥;砂仁、蔻仁,芳香化濕,醒脾和胃,能把補進去的陽氣運化開來,不至于壅滯;女貞子、枸杞子,是滋補腎陰的,陰中求陽,讓陽氣有根可守,就像添柴時也要加些水潤的木材,火才燒得久;仙靈脾、菟絲子、補骨脂,這是腎五味,專入腎經,既能溫陽又能固精,好比加固樹根,讓精氣不輕易外泄。"
"妙啊!"王建國一拍大腿,"您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那西醫(yī)說的癌,在您這兒就是陰寒瘀濁結聚,只要陽氣足了,自然能化開?"
"正是這個道理。"岐伯年點頭,取過處方箋,提筆蘸墨,"《金匱要略》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癥積之病,本質也是陰寒凝聚,非溫通陽氣不能化。但溫陽不是蠻補,得講究上中下三法:上要扶陽助心脾,中要扶陽抑陰調肝脾,下要養(yǎng)精固陽秘。這方子,就是按這個路子來的。"
只見處方上寫著:
制附子(先煎三刻)三錢,干姜二錢,炙甘草一錢,野山參(另煎兌服)一錢,砂仁(后下)一錢,白蔻仁(后下)一錢,女貞子三錢,枸杞子三錢,仙靈脾三錢,菟絲子三錢,補骨脂三錢,再加茯苓三錢,白術二錢。共七劑,水三碗,煎取一碗,日三服。
"附子要先煎一個時辰,去其燥烈之性,留其溫補之力;人參另煎,免得浪費精華;砂仁、蔻仁后下,取其芳香之氣。"岐伯年細細叮囑,"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保持心境平和。記住,這病是日積月累得的,去病也需時日,不可心急。"
王建國接過處方,只覺得那薄薄一張紙重若千鈞,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像一團小火,暖到了心底。
第二章:三診變法藏玄機,火候增減見真章
七劑藥服完,王建國再來復診時,氣色已好了不少,臉上有了血色,說話也洪亮了些。
"岐大夫,怪事了!"他一進門就說,"頭兩服藥下去,沒啥特別感覺,就是夜里睡得沉了。第三天上,小便里的血塊好像少了點,顏色也沒那么暗了。最明顯的是腰不那么酸了,墜脹感輕了些。"
岐伯年診過脈,沉細之象稍減,尺部仍虛:"陽氣初復,正在攻邪。藥證相符,當守方加減。"他在原方基礎上,將附子增至四錢,干姜加至二錢半,去茯苓,加鹿角霜三錢。"鹿角霜溫而不燥,既能助陽,又能收斂止血,好比戰(zhàn)場上既沖鋒又穩(wěn)固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