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光乍破,萬柳城中卻早已沒了往日的寧靜。
家家戶戶的窗欞透出奇異的微光,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濃郁的米粥香氣,但這香氣中,卻無半分煙火氣息。
張屠戶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不對勁的。
他天不亮就得起身給渾家熬藥,摸黑走到灶臺前,正欲劃拉火折子,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得倒退三步。
只見那冰冷的鐵鍋之下,一簇青色火焰正無聲無息地舔舐著鍋底,火苗溫順如水,不帶絲毫燥熱。
鍋內(nèi),清水早已沸騰,他昨夜泡下的米粒顆顆開花,化作一鍋翻滾的爛粥,香氣撲鼻。
“鬼……鬼火!”他駭?shù)没觑w魄散,抄起水瓢就想澆滅。
可當水潑向灶膛,那青焰竟如有了靈性般輕輕一躍,避開水流,在空中盤旋一圈,又穩(wěn)穩(wěn)落回原處,繼續(xù)烹煮。
更詭異的是,鍋中米粥竟分毫不焦,仿佛有一只無形的手在精準地掌控著火候。
類似的情景在萬柳城各處上演。
人們驚疑不定地圍著自家灶臺,有人壯著膽子將煮好的粥盛出,入口溫潤,米香醇厚,遠勝自己平日手藝。
恐慌漸漸被新奇與一絲敬畏取代。
這火,不燒手,不燎發(fā),只專心煮食,仿佛是天降的無聲仆役。
守夜司內(nèi),阿禾一夜未眠。
他面前的《輪值律》上,地脈金紋的流轉(zhuǎn)圖譜已然大變。
原本需要每日由簽到者親手點燃的節(jié)點,此刻竟如滿天星辰般自行亮起,匯成一張覆蓋全城的璀璨大網(wǎng)。
這張網(wǎng)不再是被動接受能量的容器,而是成了一個擁有自主意識的生命體。
它在呼吸。
每一次脈動,都與城中百姓的作息息息相關(guān)。
阿禾經(jīng)過一夜的推演與查驗,終于找到了這巨變的核心——引信變了。
不再是“點燃”這個動作,而是“意愿”。
只要前一日有人家動過煙火,為家人、為自己準備過一餐飯,這份“愿意生活下去”的念想,便如同最微小的火星,被共鳴網(wǎng)捕捉,并在次日清晨,化作無需薪柴的灶底青焰。
他提起筆,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在《輪值律》的總綱附注上,鄭重寫下一行字:“火種非物,乃人心所向?!?/p>
東區(qū),蘇清雪抱著熟睡的林禾,緩步走在清晨的巷弄里。
她親自巡視,要親眼確認這“天降灶火”是否會對凡人造成威脅。
行至巷尾,一戶低矮的土坯房引起了她的注意。
這家的主人是位癱瘓多年的老嫗,無兒無女,全靠街坊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