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喧嘩?”
一道沉穩(wěn)而威嚴的聲音自不遠處傳來,帶著幾分不悅。
主考官陳風,端坐于高臺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考棚,最終落在了副主考官身上。
他素來治學嚴謹,不喜考場有半分逾矩。
副主考官如夢初醒,趕緊收斂心神,卻掩不住眼底的熾熱。
他壓低聲音,快步走向主考官,低語了幾句,神色間難掩驚嘆。
陳風起初只是蹙眉,待聽到“漕海一體”、“市舶提舉司”、“以商制商”等字眼時,那素來波瀾不驚的面容,也漸漸泛起了驚濤。
他霍然起身,顧不得考場規(guī)矩,大步流星地朝著陸明淵的考棚走去。
他的步伐很急,心跳卻更急。
他走到距離陸明淵最近的空位上,目光落在那尚未完全干透的墨跡上,只一眼,便再也挪不開。
“漕海之爭,非利弊之辨,實為體用之惑?!?/p>
“臣以為,漕運為國之經(jīng)絡,海運為民之血脈,經(jīng)絡以固本,血脈以活體,二者非但不悖,實乃相輔相成,一體兩翼!”
開篇即破題,高屋建瓴,直接將朝堂上爭論不休的偽命題,輕輕巧巧地撥亂反正。
陳風只覺腦海中仿佛有驚雷炸響,眼中精光暴漲。
這絕非尋常考生的見識!這等氣魄,這等眼界,便是當朝的大學士,也未必能有如此開闊!
他繼續(xù)往下看,從漕運之弊,到海禁之害,再到開海之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邏輯嚴密得如同匠人精工打磨的榫卯結構。
而最令他心潮澎湃的,是陸明淵提出的那一整套解決之道,并非空談,而是具體而微,甚至連稅收的分配、水師的組建、商行的監(jiān)管,都考慮得清清楚楚。
這份策論,不像是出自一個學子之手,更像是一份久經(jīng)磨礪、深思熟慮的朝廷奏章!
陳風的呼吸變得粗重,手不自覺地撫上了腰間的玉帶,指尖微微顫抖。
他想起了自己年輕時意氣風發(fā),也曾對朝政有諸多設想,但與眼前這份策論比起來,竟顯得如此稚嫩與空泛。
僅僅兩炷香。
從開始落筆到此刻墨跡未干,算上沉思的時間,也才不過兩炷香的功夫。
一個尋常考生,即便是才思敏捷,也至多能完成一篇詩賦。
而他,竟寫就了這一篇千字策論,字字珠璣,句句驚心。
陳風的眼中,震驚、贊賞、疑惑,甚至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敬畏。
他幾乎能預見到,這篇策論一旦面世,將在大乾的廟堂之上掀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寫出這篇策論的少年,又將是何等驚才絕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