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第一個撤離的是實習生,而船長必須是最后一個撤離。如果違反了這項規(guī)定,或者是船長私自撤離,那么即便是船長能夠活命,過后也是必須要上法庭接受審判的。
全體人員登上救生艇筏之后,必須盡快駛離難船,因為沉沒的大船會在水面形成巨大的漩渦,將小船吸進去。
如果是多個救生艇筏,為了防止被風或者洋流吹散,必須用繩索將這些艇筏串聯起來,然后所有人利用艇上的船槳,將小船劃至難船約兩海里處,等待救援。
一般在棄船之后,船上都會利用無線電向周圍的其他船只,公司或者附近的海岸巡邏隊發(fā)送求救信號。
國際海事公約要求的是難船上所有的撤離人員,必須在母船失事海域附近等待24小時以上。
但這只是理論,并不能代表實際情況,因為船舶的失事可能是處于多種因素,比如火災,觸礁,拋錨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是有一種情況,原地集結的危險還是比較大的,那就是在大風浪的天氣失事的船只。
這個時候海面上惡浪滔天,海況較差,別說是不能完成集結了,即便是完成了小船的集結,很快也會被風浪給吹散的。
假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被救援人員發(fā)現,那么接下來就要開始展開積極自救了。
所有的救生艇閥里面都裝有至少20種以上的物資,這其中包括能夠滿艇人員一周左右的干糧,大部分是壓縮餅干,夠全艇人員飲用一周以上的淡水,有一些還有凈水片,再就是震浪油。
鎮(zhèn)浪油這種東西其實是植物油,主要是在風大的時候害怕浪把救生筏打翻,此時可以用這些油脂潑灑到海面上,以起到震浪的效果。至于為什么使用植物油而不是其他油,主要考慮到了好降解。以期能夠保護海洋環(huán)境
救生閥內還存放其他的工具為:橡皮塞,補丁,充氣的氣泵,小刀,釣魚的釣組,海錨,急救用的藥品,紅光降落傘,手持煙霧發(fā)射器,鏡子。
其中的塞子期,補丁和充氣的氣泵是為橡皮筏準備的,如果在海里的時候發(fā)生了碰撞,救生筏可能會出現漏氣的情況,因此可以在第一時間利用這些工具進行堵漏。
其中這個鏡子的作用可不是讓大家來保持儀容的,它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白天,如果在救生閥的周圍出現船只或者高空出現飛機的話,可以拿鏡子反射陽光,照射飛機的駕駛員和船舶的駕駛臺,以引起他們的注意。
手持煙霧發(fā)射器是用來發(fā)送求救信號的,在白天的時候,如果發(fā)現了附近經過的船只或天上的飛機,可以把這個東西拉開,他就是一個長效的煙霧發(fā)射器,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種特殊的煙霧彈,這東西一旦打開之后就會咕咕的冒出濃煙,能持續(xù)兩個小時,這樣附近搜救的船只或者飛機就可以發(fā)現遇困人員。
還有一個是在夜晚使用的,就是手持紅光降落傘。這個東西發(fā)射的時候,雙手舉過頭頂,然后拉開下面的繩子,它就可以打到300米的高空,然后變成降落傘,發(fā)著耀眼的紅光緩慢下落,這個適用于在晚上的時候遇見經過的船只或飛機發(fā)射信號求救。
當然,一般的救生筏上還有一個大殺器,那就是無線雷達應答器。只要把它打開,在附近幾十海里之內的搜救人員就會在雷達上發(fā)現小艇的位置,以便于營救。
當踏上救生筏開始漂流的那一刻,艇上的資源便開始集中管制,尤其是淡水,除了傷病的船員以外,其他人每天只能得到最低限量的淡水供應。
即便是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也必須要未雨綢繆,開始儲備糧食和淡水!首先必須要保證淡水的充足,如果是在熱帶地區(qū)漂流,有大概率是會下雨的,下雨的時候一定要把雨水收集起來。
如果沒有適合的容器,那么就把衣服脫下來吸飽水分之后再放入容器里儲存起來。尿液也不能浪費,也要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