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辛酉年(公元351年),止于甲寅年(公元354年),共四年。
---
晉穆帝永和七年(辛亥年,公元351年)
春季,正月,丁酉日,出現(xiàn)日食。
前秦苻健的左長史賈玄碩等人,請求依照劉備稱漢中王的舊例,上表推薦苻健為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苻健發(fā)怒說:“我怎能勝任秦王!況且晉朝的使臣尚未返回,我的官職爵位,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不久后,卻秘密派梁安暗示賈玄碩等人奉上尊號。苻健假意推辭再三,然后才答應(yīng)。丙辰日,苻健即天王、大單于位,立國號為大秦,實行大赦,改年號為皇始。追尊父親苻洪為武惠皇帝,廟號太祖;立妻子強氏為天王后,兒子苻萇為太子,苻靚為平原公,苻生為淮南公,苻覿為長樂公,苻方為高陽公,苻碩為北平公,苻騰為淮陽公,苻柳為晉公,苻桐為汝南公,苻廋為魏公,苻武為燕公,苻幼為趙公。任命苻雄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兼任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東海公;苻菁為衛(wèi)大將軍、平昌公,負責守衛(wèi)二宮(皇宮和東宮);雷弱兒為太尉,毛貴為司空,略陽人姜伯周為尚書令,梁楞為左仆射,王墮為右仆射,魚遵為太子太師,強平為太傅,段純?yōu)樘?,呂婆樓為散騎常侍。姜伯周是苻健的舅舅;強平是王后強氏的弟弟;呂婆樓本是略陽氐族的酋長。
段龕請求獻出青州歸附東晉。二月,戊寅日,東晉朝廷任命段龕為鎮(zhèn)北將軍,封齊公。
魏主冉閔圍攻襄國一百多天,后趙君主石祗形勢危急,便去掉皇帝稱號,改稱趙王,派太尉張舉向前燕乞求援軍,并承諾獻上傳國玉璽,派中軍將軍張春向姚弋仲乞師。姚弋仲派兒子姚襄率領(lǐng)騎兵二萬八千人救援后趙,告誡他說:“冉閔背棄仁德正義,屠滅石氏。我深受石虎厚待,應(yīng)當為他復仇,但因老病不能親自前往;你的才能勝過冉閔十倍,若不將冉閔擒獲,不必再來見我!”姚弋仲也派使者告知前燕,燕主慕容俊派御難將軍悅綰率兵三萬前往會合。
冉閔聽說慕容俊打算救援后趙,派大司馬從事中郎、廣寧人常煒出使前燕。慕容俊派封裕質(zhì)問常煒說:“冉閔是石氏的養(yǎng)子,負恩叛逆,怎敢妄自稱帝?”常煒說:“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以此興盛商、周的大業(yè);曹操被宦官撫養(yǎng),無人知其出身,最終奠定了魏國的基業(yè)。若非天命,怎能成功!由此推論,何必再問!”封裕說:“聽說冉閔剛即位時,用黃金鑄造自己的像來占卜成敗,而像沒有鑄成,是真的嗎?”常煒說:“沒聽說過?!狈庠Uf:“從南方來的人都這樣說,為何隱瞞?”常煒說:“奸偽之人想假借天命迷惑人心時,才會假托符瑞、占卜來抬高自己。魏主手握符璽,占據(jù)中州,受天命無可懷疑,何必反而將真變偽,靠金像決定呢!”封裕說:“傳國玉璽究竟在哪里?”常煒說:“在鄴城。”封裕說:“張舉說在襄國?!背樥f:“誅殺胡人時,鄴城的人幾乎沒留下活口,偶有逃脫者也都潛伏在溝渠中,他們怎會知道玉璽在哪里!他們求救時捏造謊言,無所不可,何況一枚玉璽呢!”
慕容俊仍相信張舉的話,將木柴堆在常煒身旁,讓封裕用個人身份誘騙他說:“請您再仔細考慮,不要白白化為灰燼!”常煒嚴肅地說:“石氏貪婪殘暴,曾親率大軍進攻燕國都城,雖未攻克而返,但志在必取。所以他們運送物資糧草、聚集兵器在東北,不是幫助燕國,而是想消滅燕國。魏主誅滅石氏,雖不是為了燕國,但作為臣子,聽說仇敵被滅,從道義上應(yīng)當如何?你們反而替石氏責問我們,不也太奇怪了嗎!我聽說人死后骨肉埋于土中,靈魂升于天上。承蒙您的恩惠,請快快加柴點火,讓我能向上帝申訴就足夠了!”左右請求殺常煒,慕容俊說:“他不怕殺身而殉主,是忠臣!況且冉閔有罪,與使臣何干!”讓他出宮到館舍休息。夜間,派常煒的同鄉(xiāng)趙瞻去慰勞他,并說:“您為何不說實話?燕王生氣,要將您流放到遼海、碣石之外,怎么辦?”常煒說:“我自成年以來,連百姓都不欺騙,何況君主!曲意迎合,是我本性不能做的。直言盡意,即使沉入東海,也不敢逃避!”于是面朝墻壁躺下,不再與趙瞻交談。趙瞻將詳情報告慕容俊,慕容俊便將常煒囚禁在龍城。
后趙并州刺史張平派使者投降前秦,前秦王苻健任命張平為大將軍、冀州牧。
燕王慕容俊回到薊城。
三月,姚襄和后趙汝陰王石琨各自率兵救援襄國。冉閔派車騎將軍胡睦在長蘆阻擊姚襄,將軍孫威在黃丘阻擊石琨,均戰(zhàn)敗返回,士兵幾乎全部損失。
冉閔想親自出擊,衛(wèi)將軍王泰勸諫說:“如今襄國未攻下,外援云集,若我軍出戰(zhàn),必定腹背受敵,這是危險的做法。不如固守營壘以挫其銳氣,慢慢觀察其矛盾再攻擊。況且陛下親臨戰(zhàn)陣,萬一有失,大事就去矣。”冉閔打算聽從,道士法饒進言說:“陛下圍攻襄國一年,毫無戰(zhàn)功,如今賊兵到來又避而不擊,怎能指揮將士!況且太白星入昴宿,當殺胡王,百戰(zhàn)百勝,不可錯過!”冉閔挽起袖子大聲說:“我出戰(zhàn)已定,敢阻撓者斬!”于是全軍出動,與姚襄、石琨交戰(zhàn)。悅綰正好率領(lǐng)燕軍趕到,在距魏軍幾里處,疏散騎兵,拖曳柴草揚起塵土,魏軍望見驚懼恐慌。姚襄、石琨、悅綰三面夾擊,趙王石祗從后面沖鋒,魏軍大敗,冉閔與十多名騎兵逃回鄴城。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抓住大單于冉胤和左仆射劉琦投降后趙,趙王石祗將他們殺死。胡睦及司空石璞、尚書令徐機、中書監(jiān)盧諶等將士死者共十多萬人。冉閔偷偷回來,無人知曉。鄴城震驚恐懼,傳言冉閔已死。射聲校尉張艾請冉閔親自郊祀以安定人心。冉閔聽從,謠言才平息。冉閔將法饒父子肢解,追贈韋謏為大司徒。姚襄回到灄頭,姚弋仲對他未能擒獲冉閔感到憤怒,打了他一百杖。
當初,冉閔任后趙丞相時,將倉庫物資全部散發(fā)以樹立私人恩惠,與羌、胡相攻,沒有一個月不交戰(zhàn)。后趙遷徙的青、雍、幽、荊四州百姓和氐、羌、胡蠻數(shù)百萬人,因后趙法令無法施行,都返回故鄉(xiāng);道路交錯,互相殺掠,能到達目的地的僅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大亂,加上饑荒瘟疫,人吃人,不再有耕作者。
趙王石祗派將領(lǐng)劉顯率七萬軍隊攻鄴城,駐扎在明光宮,距鄴城二十三里。魏主冉閔恐懼,召王泰,想與他商議。王泰怨恨之前建議未被采納,以傷勢嚴重推辭。冉閔親自去詢問,王泰堅持說病重。冉閔憤怒,回宮對左右說:“巴奴,我難道要靠你活命嗎!要先滅群胡,再殺王泰?!庇谑侨姵鰬?zhàn),大敗劉顯軍,追擊到陽平,斬殺三萬多人。劉顯恐懼,秘密請求投降,愿殺石祗以效忠,冉閔這才率軍返回。此時有人告發(fā)王泰想叛逃前秦,冉閔殺了他,滅其三族。
前秦王苻健分派使者慰問百姓疾苦,搜羅人才,寬免重稅,放松離宮禁令,廢除無用器物,去掉奢華服飾,凡后趙苛政不利于民的全都廢除。
杜洪、張琚派使者召梁州刺史司馬勛。夏季,四月,司馬勛率步騎三萬前往,前秦王苻健在五丈原阻擊。司馬勛屢戰(zhàn)屢敗,退歸南鄭。苻健因中書令賈玄碩當初未上尊號,懷恨在心,派人告發(fā)賈玄碩與司馬勛勾結(jié),將他及其兒子全部殺死。
渤海人逄趁后趙混亂,聚集數(shù)千家歸附魏國,魏任命逄約為渤海太守。原太守劉準是劉隗的侄子,當?shù)睾缽姺夥攀欠廪牡奶玫?,另聚眾自守。冉閔任命劉準為幽州刺史,與逄約分治渤海。燕王慕容俊派封弈討伐逄約,派昌黎太守高開討伐劉準、封放。高開是高瞻的兒子。
封弈率兵直抵逄約營壘,派人對逄約說:“你我本是同鄉(xiāng),隔絕日久,難得見面。時事利害,人各有志,我不評論。希望單獨出來相見,以抒思念之情?!卞碳s一向信任敬重封弈,隨即出營,在營門外相見。各自命隨從騎兵退下,單人匹馬交談。封弈與逄約敘完平生,趁機勸說他:“我與您世代同鄉(xiāng),情誼深重,確實希望您享福無窮;今日既得見面,不能不盡言。冉閔乘石氏之亂,占有其資財,理應(yīng)天下服其強大,但禍亂才開始,可知天命非強力可爭。燕王幾代積德,奉義討亂,所向無敵。如今已定都薊城,南臨趙、魏,遠近百姓,扶老攜幼歸附。百姓厭惡苦難,都思念有道之君。冉閔的滅亡,早晚之間,成敗形勢,顯而易見。況且燕王開創(chuàng)大業(yè),虛心待賢,您若能改弦更張,則功比絳侯、灌嬰,福澤流傳子孫,何必做亡國之將,守孤城等必至之禍呢!”逄約聽后,惆悵不語。封弈的隨從張安勇猛有力,封弈事先告誡他,等逄約情緒低落時,張安突然上前抓住其馬韁,挾持他奔馳回營。到營后,封弈請逄約坐,對他說:“您自己不能決斷,所以我?guī)湍鷽Q斷,不是要抓您邀功,而是要保全您以安民。”
高開到渤海,劉準、封放迎降。慕容俊任命封放為渤海太守,劉準為左司馬,逄約為參軍事。因逄約被誘捕,慕容俊將他改名逄釣。
劉顯殺死趙王石祗及其丞相安樂王石炳、太宰趙庶等十多人,將首級送到鄴城。驃騎將軍石寧逃奔柏人。魏主冉閔在交通要道焚燒石祗首級,任命劉顯為上大將軍、大單于、冀州牧。
五月,后趙兗州刺史劉啟從鄄城來投奔東晉。
秋季,七月,劉顯又率兵攻鄴城,魏主冉閔擊敗他。劉顯返回,在襄國稱帝。
八月,魏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統(tǒng)、荊州刺史樂弘、豫州牧張遇獻出廩丘、許昌等城投降東晉;平南將軍高崇、征虜將軍呂護抓住洛州刺史鄭系,獻其地投降。
燕王慕容俊派慕容恪攻打中山,慕容評在魯口攻打王午,魏中山太守、上谷人侯龕閉城堅守。慕容恪南下奪取常山,駐軍九門,魏趙郡太守、遼西人李邽獻郡投降,慕容恪厚待他,率李邽回圍中山,侯龕于是投降。慕容恪進入中山,將城內(nèi)將帥、豪強數(shù)十家遷到薊城,其余均安居不動;軍令嚴明,秋毫無犯。慕容評到南安,王午派部將鄭生抵抗,慕容評擊斬鄭生。
悅綰從襄國返回,慕容俊才知道張舉謊言而殺了他。常煒有四子二女在中山,慕容俊釋放常煒,讓子女們前來見他。常煒上疏謝恩,慕容俊親手寫詔書回答:“你本不為活命,我因同鄉(xiāng)之情保全你。如今大亂中,子女全都到來,豈不是上天眷顧!上天都眷念你,何況我呢!”賜妾一人,谷三百斛,讓他定居凡城。任命北平太守孫興為中山太守。孫興善于安撫,中山于是安定。
庫傉官偉率部眾從上黨投降前燕。
姚弋仲派使者來請求投降。冬季,十一月,東晉朝廷任命姚弋仲為使持節(jié)、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單于、高陵郡公,又任命其子姚襄為持節(jié)、平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平鄉(xiāng)縣公。
逄釣逃回渤海,召集舊部反叛前燕。樂陵太守賈堅派人告諭當?shù)厝?,分析成敗,逄釣部眾逐漸離散,于是逄釣來投奔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