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藏書閣避世
守藏閣,坐落于西岐侯府西北角,背倚一段古老的城墻,與府內(nèi)其他區(qū)域的繁華與肅殺相比,這里更像是一處被時光遺忘的角落。
閣樓共分三層,通體由深色的鐵杉木構(gòu)筑,歷經(jīng)風雨,木料上已滿是斑駁的痕跡,透著一股古樸的氣息。飛檐翹角上蹲坐著幾只沉默的石獸,眼眸空洞地望著遠方,見證著西岐的春秋更迭。閣樓周圍,是幾片稀疏的竹林,在秋風中發(fā)出沙沙的輕響,平添了幾分幽寂。
姬北辰的“新居”,便是守藏閣一樓東側(cè)的偏殿。殿內(nèi)陳設簡單,一床,一桌,一椅,一個存放衣物的舊木箱,僅此而已。窗外便是那片竹林,光線被竹葉篩過,落在室內(nèi),形成斑駁晃動的光影。
這里,遠不及聽濤小院精致,更無主院附近的便利與尊榮,但卻有一種難得的清凈。空氣中彌漫著陳舊書卷的氣息,反而讓姬北辰因連日風波而緊繃的心神,緩緩松弛下來。
他將那點可憐的行李放下,環(huán)顧這間空蕩而簡陋的屋子,心中并無多少失落,反而有種龍歸深淵、暫時蟄伏的平靜。
“這里很好,云羲?!彼麑χ瑤退泶蹭伒氖膛f道,“至少,耳根清凈?!?/p>
云羲停下整理床鋪的動作,抬起頭,清麗的臉上依舊沒什么表情,只是點了點頭:“少爺覺得好便好。”她頓了頓,聲音壓低,“只是這里太過偏僻,若有宵小……”
姬北辰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搖曳的竹影,淡淡道:“若是連這里都不安全,那西岐便再無我容身之處了。況且······”他摸了摸眉心,那里似乎又有微弱的溫熱傳來,與這閣樓深處的某種氣息隱隱呼應,“我覺得,這里或許真有我需要的‘東西’?!?/p>
他選擇守藏閣,并非一時沖動。離開權力漩渦是其一,尋找《星輝引》線索是其二,而這其三,便是他冥冥中的一種感應——自踏入守藏閣的范圍,他眉心的異動就變得頻繁而清晰,仿佛有什么東西在深處呼喚著他。
安排稍定,姬北辰便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守藏閣的主閣。
推開那扇沉重的、漆色剝落的木門,一股更加濃郁的書卷氣混合著歲月的塵埃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密集、高聳直至屋頂?shù)木薮髸?。這些書架皆由硬木制成,密密麻麻排列,上面分門別類地存放著無數(shù)竹簡、帛書、皮卷乃至少數(shù)珍貴的玉簡。光線從高處的幾扇狹窗透入,在布滿浮塵的空氣里形成一道道朦朧的光柱,靜謐而神秘。
這里的藏書,遠非藏書閣一層可比。此地存放的,是姬氏家族乃至西岐之地千百年來收集的真正核心典籍,涉及歷史、地理、星象、卜筮、功法殘篇、先人筆記、乃至一些關于洪荒秘辛的只言片語。
就在姬北辰被這浩瀚書海所震撼時,一個略帶沙啞、含糊不清的聲音從角落傳來:“新來的?整理典籍的?”
姬北辰循聲望去,只見在靠近門口的一個角落里,擺著一張破舊的藤椅,一個穿著灰色長袍的老者,正蜷縮在椅中。他頭發(fā)灰白,胡亂地用一根木簪束著,臉上布滿皺紋,眼袋浮腫,一副宿醉未醒的模樣。最顯眼的,是他腰間掛著一個油光發(fā)亮的朱紅色酒葫蘆,即便隔著一段距離,也能聞到那股劣質(zhì)酒漿的味道。
這便是守藏閣的看守,族中人都稱他為岑夫子。據(jù)說他看守此地已不知多少年月,平素只與酒壺為伴,沉默寡言,對誰都愛搭不理,便是族長姬昌前來,他也未必會給個好臉色。
“小子姬北辰,奉侯爺與長老會之命,暫居偏殿,并協(xié)助整理閣內(nèi)典籍?!奔П背焦Ь葱卸Y,并未因?qū)Ψ矫膊惑@人而有絲毫怠慢。敏銳的靈覺告訴他,這位看似頹廢的岑夫子,氣息如同深潭,晦澀難明,絕非常人。
岑夫子耷拉著眼皮,渾濁的眼睛瞥了姬北辰一眼,似乎對他這個名字毫無反應,只是擺了擺手,嘟囔道:“愛干嘛干嘛,別打擾老夫喝酒,也別把書弄亂了”
說著,竟又拿起酒葫蘆灌了一口,然后腦袋一歪,仿佛又睡了過去。
姬北辰心中了然,不再多言,深深一揖,便轉(zhuǎn)身步入那書海之中。
接下來的日子,姬北辰過上了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每日,他除了必要的休息和云羲強行要求的進食,幾乎所有時間都泡在守藏閣那浩瀚的典籍之中。他并非漫無目的地翻閱,而是有意識地先從星象、上古傳說、家族起源以及一些關于神魂修養(yǎng)的殘篇入手。
他知道,自己時間有限,必須盡快找到與《星輝引》相關的線索,或是能改善自己身體狀況的方法。
過程是枯燥的,古籍文字晦澀,許多記載語焉不詳,甚至互相矛盾。他的身體依舊虛弱,長時間閱讀會讓他頭暈目眩,神魂傳來針扎般的刺痛。那扇“神秘之門”的幻影,偶爾還會在他精神疲憊時突兀閃現(xiàn),帶來一陣心悸。
那份關乎生死與未來的緊迫感,驅(qū)動著他咬牙堅持了下來。
第004章藏書閣避世
而那位岑夫子,果然如傳聞般,大部分時間都在醉夢之中,對姬北辰的存在視若無睹。只是,偶爾會有那么一兩次,當姬北辰在某個書架前駐足良久,因找不到所需的書籍而眉頭緊鎖時,會發(fā)現(xiàn)旁邊書架的顯眼處,不知何時多了一卷看似無關、實則可能蘊含某些關鍵信息的古籍。
比如,當他翻遍星象類典籍,對“星辰之力如何與人體竅穴共鳴”一籌莫展時,第二天,他常坐的書案上,便會多出一本講述人體經(jīng)絡與天地能量感應的《竅穴通感初解》。
又比如,當他苦苦思索父親所授的十六字引子,“星輝入竅,照見紫府”何解時,一本被遺棄在角落、蒙塵許久的《紫府識海初探》獸皮卷,會“恰好”出現(xiàn)在他清理書架時觸手可及的地方。
一次是巧合,兩次三次,便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