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金屬的低語與太子的抉擇
那塊來自“守望者”廢棄營地的奇異金屬片,被盛在鋪著天鵝絨的錦盒中,置于御書房最核心的密室內。李瑾、林薇,以及被緊急召入宮的蘇文清和格物院幾位頂尖博士,圍在周圍,神色凝重。
金屬片在特制的琉璃燈下泛著冷冽的光澤,表面那些細微的銀色紋路,在靠近從望唐堡緊急送來的、封存著觀星臺石盤能量殘留波動的特殊水晶時,果然再次泛起了微弱的淡藍色熒光,如同沉睡生靈的呼吸。
“陛下,娘娘,”材料學博士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激動與困惑,“此物絕非天然形成,其結構之精妙,材質之奇特,已非‘工藝’所能形容,近乎‘造化’!臣等反復測試,它似乎能……感應并記錄某種特殊的能量場,觀星臺的殘留波動,正是其‘鑰匙’之一?!?/p>
“記錄?”林薇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詞匯,“它記錄了什么?又如何讀???”
博士面露難色:“臣等愚鈍,尚未找到讀取之法。其內部似乎并無尋常機關,紋路雖似圖刻,卻并非文字……或許,需要另一種形式的‘鑰匙’才能開啟?!?/p>
另一種鑰匙?眾人陷入沉思。這冰冷的金屬片,如同一個緘默的信使,攜帶著至關重要的信息,卻拒絕開口。
*******
就在帝國最高層為這“天外之物”絞盡腦汁時,帝國的未來繼承者,卻正面臨著一場關乎個人志趣與帝國命運的無聲考驗。
太子李昊的風力提水車模型,在經過格物院工匠的協助和多次改進后,終于制造出了一臺能夠投入實際使用的、高達兩丈的實體機械,安裝在長安城西皇家苑囿的試驗田旁。當春風鼓動巨大的扇葉,通過復雜的齒輪和連桿,將低處渠水嘩啦啦地提上高坡,灌溉著原本干旱的土地時,圍觀的所有人——從將作監(jiān)的工匠到田間的老農——都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
李昊站在水車旁,看著清澈的水流奔騰而出,小臉上洋溢著巨大的成就感和純粹的喜悅。這種將腦中構想變?yōu)楝F實,并真切造福于人的滿足感,遠比解開一道復雜的算學難題更讓他著迷。
他興奮地跑到父母面前,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父皇,母后!你們看到了嗎?它真的成功了!兒臣想……想以后專門研究這些!研究如何造出更多、更好的機器,幫助百姓耕田、織布、運貨!”
少年的聲音清脆而充滿熱情,卻讓李瑾和林薇心中同時一沉。
李昊展現出的在格物與機械方面的驚人天賦和濃厚興趣,遠超他們對一個儲君的預期。帝王之道,在于平衡朝局、駕馭臣工、明辨大勢,而非沉迷于具體的技藝。若李昊將來一心撲在格物制造上,如何能承擔起統御龐大帝國的重任?
“昊兒,”李瑾壓下心中的復雜情緒,盡量溫和地說道,“你能學以致用,造福百姓,朕心甚慰。然你身為儲君,將來要治理的是整個天下,而非一兩件器械。算學、經義、治國方略,方是根本?!?/p>
李昊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些許,他低下頭,小聲卻固執(zhí)地辯解:“可是……算學也能用于優(yōu)化機械,經義里也講‘利用厚生’……兒臣覺得,讓百姓過得更好,就是最好的治國啊?!?/p>
林薇看著兒子那混合著委屈與執(zhí)拗的神情,心中五味雜陳。她來自一個崇尚科學與技術的時代,深知生產力的變革對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作用。李昊的想法,在她看來并非錯誤,甚至可以說是遠見。但在這個帝制時代,儲君偏離“正道”的代價,可能是無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