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shù)殿堂里的挑戰(zhàn)雖然嚴苛,但至少規(guī)則相對明確——理解理論、批判思考、做出成果。然而,當林雪和徐航的足跡邁出教室和實驗室,嘗試觸碰更廣闊的社會和職業(yè)領(lǐng)域時,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闖入了一個布滿無形壁壘的迷宮。這里的規(guī)則更加隱晦,門檻更加難以捉摸,考驗的不僅僅是智力,更是對一種深層文化密碼的破譯能力,以及面對那層堅硬“玻璃天花板”時的心理承受力。
秋季學期過半,校園招聘季如火如荼地展開。與北大時期類似,各大知名企業(yè)紛紛進駐校園,舉辦宣講會和招聘活動。但氛圍卻截然不同。在北大,學生們帶著一種參與國家建設、抓住時代機遇的集體興奮;而在這里,競爭更顯個人化,目標更直接地指向一份優(yōu)渥的工作和通往更高社會階層的門票。
林雪和徐航?jīng)Q定參加一場由幾家知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gòu)聯(lián)合舉辦的招聘酒會(NetworkingEvent)。這是接觸潛在雇主、積累人脈的重要場合。出發(fā)前,他們精心準備了簡歷,反復演練了“電梯演講”(Elevatorpitch)——如何在30秒內(nèi)清晰地介紹自己的背景、技能和職業(yè)目標。林雪甚至還特意查閱了參會公司的近期新聞和財報,準備了一些“有深度”的問題,希望能展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酒會在一家酒店華麗的宴會廳舉行。柔和的燈光,悠揚的爵士樂,空氣中彌漫著香檳、紅酒和精致點心的氣味。男士們西裝革履,女士們穿著得體的職業(yè)套裝,人人臉上掛著標準而矜持的微笑,手持酒杯,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進行著看似輕松愉快的交談。
然而,一踏入這個場合,林雪就感到一種強烈的不適。她發(fā)現(xiàn)自己準備的那些“專業(yè)問題”幾乎派不上用場。這里的對話核心并非深入的技術(shù)討論或宏觀經(jīng)濟分析,而是一種被稱為“Smalltalk”(閑聊)的社交藝術(shù)。話題天馬行空,從剛剛結(jié)束的橄欖球賽,到某部熱門美劇的劇情,從對舉辦地酒店裝潢的評價,到即將到來的假期計劃……語速輕快,充滿各種美式幽默和文化梗,笑聲此起彼伏。
林雪嘗試加入一個正在討論今年“超級碗”廣告的小圈子。她勉強能聽懂他們在談論哪個廣告最有趣,但當有人拋出一個關(guān)于某位喜劇明星表演風格的內(nèi)部笑話時,所有人都笑了,只有她愣在原地,完全無法理解笑點在哪里。她試圖將話題引向市場營銷策略,但對方只是禮貌地笑了笑,敷衍兩句,很快又回到了輕松的氛圍中。她像一個走錯了片場的演員,臺詞功底再好,也無法融入即興的喜劇表演。
她看到一些美國同學,或許成績并非頂尖,卻能自如地穿梭于人群之中,與招聘代表談笑風生,仿佛多年老友。他們懂得如何用一句恰到好處的恭維打開話題,如何用自嘲化解尷尬,如何在不經(jīng)意間提及自己的優(yōu)勢,卻又顯得毫不刻意。這種看似無用的“閑聊”,實際上蘊含著重要的社交密碼——它建立親和力,展示溝通能力,甚至隱含地傳遞著“我是你們中的一員”的身份認同信號。而林雪,以及許多像她一樣的中國留學生,恰恰缺乏對這種密碼的解碼能力。她們習慣于用扎實的成績和硬核的技能來證明自己,卻在這里的軟性戰(zhàn)場上顯得笨拙而孤立。
徐航的遭遇則更加直接和冰冷。他瞄準了幾家頂尖的半導體公司和涉及核心算法的科技企業(yè)。他的技術(shù)背景無可挑剔,在初步的技術(shù)面試中表現(xiàn)出色,甚至得到了面試官的當面稱贊。然而,在后續(xù)幾輪涉及項目背景和團隊合作的面試中,他敏銳地察覺到一絲異樣。
一位面試官在了解到他本科來自中國的頂尖高校后,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徐先生,你的研究涉及到的某些底層架構(gòu)和算法,在你們國家……是否有受到某些出口管制條例的影響?或者,你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否一定會回到中國?”問題看似專業(yè)和合規(guī),但徐航捕捉到了對方眼神中一閃而過的審視和疑慮。
更明顯的一次,是在與一家國防合約商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實驗室面試后,負責招聘的工程師私下(且可能不太合規(guī)地)對他坦言:“徐,你的能力非常出色,我們很欣賞。但是,坦白說,由于你涉及的研究領(lǐng)域以及你的國籍背景,安全審查(Securityclearance)這一關(guān)……可能會非常困難,甚至幾乎不可能通過。這不是針對你個人,希望你能理解?!?/p>
“安全審查”、“出口管制”、“國籍背景”……這些詞語像一堵冰冷的墻,將他與某些核心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和高端職位清晰地隔開。他意識到,無論他多么優(yōu)秀,在某些賽道上,從他持有中國護照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無法與他的美國同學,甚至來自盟國的國際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一種基于國家和技術(shù)安全考量而設立的、難以逾越的硬性壁壘。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況,他們約見了早幾年畢業(yè)、如今在華爾街一家投行工作的校友張偉(Alex)。這次見面沒有選擇咖啡館,而是在Alex位于曼哈頓中城、可以俯瞰城市夜景的公寓里。Alex比幾年前更加沉穩(wěn),眉宇間帶著金融精英特有的疲憊與銳利,但談及職業(yè)發(fā)展,他的語氣卻帶著幾分過來人的清醒與無奈。
“酒會上的感覺沒錯,”Alex遞給林雪和徐航一杯紅酒,自己則松了松領(lǐng)帶,“Smalltalk是這里的入場券。你不擅長這個,就會被默認貼上‘不善溝通’、‘無法融入團隊’的標簽,哪怕你模型建得再漂亮,代碼寫得再高效。”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窗外璀璨的“資本圣殿”,繼續(xù)說道:“至于徐航遇到的情況,更普遍。在高科技、金融核心領(lǐng)域,甚至是一些涉及戰(zhàn)略資源的行業(yè),我們這樣的人,確實會碰到看不見的天花板。不是明文規(guī)定,而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規(guī)則。”
“Glassceiling(玻璃天花板)?!绷盅┹p聲說出了這個詞。她在一些討論職場平等的文章里讀到過,通常指女性或少數(shù)族裔在晉升到高級職位時遇到的無形障礙。
“對,玻璃天花板。”Alex肯定地點點頭,語氣帶著一絲苦澀,“你看得見上面的風景,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些位置,但你就是撞不破那層透明的、堅硬的阻礙。我們很優(yōu)秀,比大多數(shù)本地員工更努力、更聰明,這是他們不得不承認的。所以我們可以爬到分析師、副總裁甚至董事總經(jīng)理(managingdirector)以下的大部分職位。但再往上,進入真正的核心決策層,成為掌控方向和資源的合伙人(partner)……難,非常難。”
他抿了一口酒:“除非,你滿足兩個條件之一。第一,你無比出色,出色到讓他們無法忽視,你的價值遠遠超過他們因為你的背景而可能承擔的風險或不適感。這種人鳳毛麟角。第二……”Alex停頓了一下,看著林雪和徐航,“你徹底改變自己,從思維方式到行為習慣,完全‘美國化’,努力抹去一切原有的文化印記,甚至在某些敏感議題上,表現(xiàn)出比美國人更‘正確’的立場。但這意味著某種程度上對自我認同的背叛,而且,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成功?!?/p>
Alex的話像一盆冰水,澆熄了林雪和徐航心中因身處頂級學府而產(chǎn)生的部分優(yōu)越感。他們原本以為,憑借頂尖的教育背景和過硬的個人能力,就能在這個強調(diào)“機會平等”的國度暢通無阻。然而現(xiàn)實是,文化差異構(gòu)成了第一道軟性門檻,而基于國籍和地緣政治的猜疑,則筑起了第二道、更難以逾越的硬性高墻。
“那……學長,你后悔出來嗎?或者,你打算一直留在這里,繼續(xù)往上闖?”徐航問道。
Alex笑了笑,笑容有些復雜:“后悔倒不至于。這里確實能學到最前沿的東西,經(jīng)歷最規(guī)范的訓練,視野和平臺是不同的。但要說長期留下……我也在觀望。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一棵被移植的樹,長得再高,根系也很難真正扎進這片土地的深層土壤里。那種‘懸浮’感,時間越久,可能越明顯?!?/p>
“懸浮感”……林雪再次聽到這個詞,與張偉學長郵件里的描述,與她自己隱約的感受重合了。她看著Alex公寓窗外那一片象征著財富與權(quán)力的璀璨燈火,心中卻沒有多少向往,反而升起一種疏離。這些燈火再輝煌,似乎也照不亮她內(nèi)心深處的某個角落。那個角落,聯(lián)系著一種更深層的歸屬感和價值實現(xiàn)的可能。
這次談話,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卻讓他們對自身處境有了更清醒、也更殘酷的認知。學術(shù)上的挑戰(zhàn)可以通過努力克服,但文化和身份認同的困境,以及那層堅硬的“玻璃天花板”,卻是更深層次、更難以解決的命題。他們開始更頻繁地思考一個問題:這條看似光鮮的海外奮斗之路,終點究竟在哪里?他們的根,又究竟在何方?這種對身份和未來的迷茫,讓他們不由自主地,將更多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太平洋彼岸,那個他們出發(f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