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凝聚了她多年的心血和思考,是她對漕運問題最深刻的見解。可最后,卻不是她林仲杏呈現(xiàn)給世人的。
林伯松一大早便來了林仲杏這兒,當(dāng)他看到案上那篇《漕運改良十策》時,眼睛都亮了。
他拿起紙張,仔細(xì)通讀了一遍策論,越讀越激動:“妹妹,這篇策論寫得太好了!條理清晰,論據(jù)充分,對策切實可行,父親看了一定會大加贊賞,說不定還能得到皇上的賞識!”
林仲杏帶著疲憊淡淡一笑:“希望如此吧。你拿去給父親看吧,天亮了,別耽誤了時間?!?/p>
林伯松小心翼翼地將文章收好,揣在懷里,向父親的書房快步而去。
林耘志正在書房踱步,心中滿是焦慮。他人老腦昏想不出什么新的對策,三個兒子又才華有限,想要寫出能入圣眼的策論,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他又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寄希望于奇跡。
就在這時,林伯松推門而入,興奮地喊道:“父親,我寫好了!您快看看!”
林耘志接過文章,不抱期望地翻開。只看了幾行,他的眼神便凝重起來。他越讀越驚訝,越讀越激動,手中托著的策論仿佛有千斤重。
這篇策論,不僅指出了漕運的根本弊端,還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改良措施,數(shù)據(jù)翔實,論證嚴(yán)密,思路之清晰,見解之獨到,遠(yuǎn)超他的預(yù)期。
這絕對不是他那個平日里連經(jīng)史子集都背不全的長子能寫出來的。
“這這真是你寫的?”林耘志抬起頭,目光銳利地盯著林伯松,語氣中帶著一絲懷疑。
林伯松被父親探究的目光看得有些心虛。他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睛,小聲說道:“是是兒子寫的。”
林耘志凝視著長子良久,眼中情緒復(fù)雜。長子沒有這樣的才華,這篇文章,一定是杏兒寫的。
長嘆一聲,將文稿收入袖中:“罷了,你先下去吧?!?/p>
林伯松如蒙大赦,連忙退出了書房。
林耘志獨自一人坐在書房里,看著窗外的天空,心中五味雜陳。他為女兒的才華感到驕傲,卻也為女兒的命運感到痛惜。這樣一篇驚世駭俗的策論,只能以兒子的名義呈遞,這對女兒來說,太不公平了。
可他又沒有別的辦法,在這個時代,女子的才華得不到賞識,女子的名字也不能出現(xiàn)在朝堂奏疏的撰寫人落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