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到底是無什么才,才是女子之德?”
母親被她問得啞口無言,只能摸摸她的頭,轉身悄悄抹淚。
她知道女兒的才華,卻也清楚世俗的規(guī)矩,這份天賦,于女兒而言,或許不是幸運,而是磨難。
——
春去秋來,四年時光轉瞬即逝。十歲的林仲杏已經(jīng)出落得眉清目秀,小小的身影卻總是出現(xiàn)在書房里。父親的書架越來越高,她就搬來凳子,踮著腳尖取下那些放在高處的典籍。
這夜,月色如水,透過窗欞灑在書房的地板上。林仲杏趁著家人都已安睡,悄悄點燃了案上的燭火。
燭火搖曳,將她瘦小的身影拉得修長,她小心翼翼地從書架最高處取下一本《韓非子》,這是父親近日正在研讀的書,兄長們連碰都不敢碰。
她翻開書頁,上面密密麻麻的注解都是父親的手跡。雖然有些字句晦澀難懂,但她憑著之前積累的知識,一點點揣摩,慢慢領會其中的深意。
她越讀越入迷,完全沉浸在法家思想的世界里,連母親推門而入的聲音都沒有聽到。
“杏兒,又在偷看父親的書了?”林夫人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奈的寵溺,她走到女兒身邊。
林仲杏慌忙將書藏到身后,臉頰微微泛紅,小聲辯解:“我不是偷看,我只是想看看這本書里講了什么。父親說,這本書很難,兄長們都讀不懂。”
“傻孩子?!绷址蛉溯p輕撫過她的頭,語氣中滿是憐惜,“這些是男子讀的書,關乎治國理政,你一個女孩子家,讀再多也用不上。你現(xiàn)在應該多學學女紅,將來嫁個好人家,才是正途?!?/p>
“為什么女子就不能治國理政?”林仲杏仰起臉,眼中滿是執(zhí)拗,“書里的道理,難道還分男女嗎?男子能明白的,我也能明白?!?/p>
林夫人嘆了口氣,拉著女兒的手坐下:“這是祖宗傳下來的規(guī)矩,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女子無才便是德,太過聰慧,反而會引來非議。你父親就是因為知道你的才華,才一直憂心忡忡?!?/p>
林仲杏沉默了,她看著案上跳動的燭火,心里充滿了不甘。
她不明白,為什么性別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為什么女子就只能被困在深宅大院里,不能像男子一樣,憑著自己的才華闖出一片天地?
那晚之后,林仲杏讀書更加隱秘了。她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悄悄起床,點燃蠟燭,在自己的房間里讀書、抄錄。她知道父親明日要考核兄長們的策論,題目是《論治國之道》,她便也想寫一篇
哪怕只能藏在枕下,無人欣賞。
她攤開自己偷偷積攢的宣紙,磨好墨,提筆寫下自己的見解。她寫道:“治國之道,在于愛民。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君主當輕徭薄賦,使民安居樂業(yè);選賢與能,使吏治清明;賞罰分明,使民心所向?!?/p>
雖然字跡還帶著幾分稚嫩,但文章的思路清晰,論點明確,遠超同齡孩童的水平。
她寫完后,小心翼翼地將文章折好,藏在枕頭底下,這才吹滅燭火,躺在床上。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縫照進來,映在她的臉上。她睜著眼睛,望著天花板,心里充滿了憧憬。
她多么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被人看到,自己的才華也能被人認可。
林仲杏更加勤奮地讀書。她不僅讀經(jīng)史子集,還開始涉獵水利、農桑、兵法等方面的書籍。她不在乎這些在世人眼中,都是男子才該學習的知識。
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總有一天,這些知識會有用武之地。
父親漸漸發(fā)現(xiàn)了女兒的秘密,他沒有阻止。只是常常在深夜悄悄來到女兒的房外,看著窗紙上那個專注讀書的身影,眼中滿是復雜的情緒。
他既為女兒的才華感到驕傲,又為她的命運感到擔憂。
他女兒的路,注定會比尋常女子艱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