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張輝、張高平分別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了國家賠償申請,請求賠償合計266萬元,其中包括人身自由賠償金120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20萬元,律師費10萬元,低價轉讓的解放牌大卡車賠償15萬元,扣押的兩部三星牌手機賠償1萬元。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張輝、張高平自2003年5月23日被刑事拘留至2013年3月26日經再審無罪釋放,各被限制人身自由3596天。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應當按照法定標準賠償人身自由賠償金,并綜合考慮兩人被錯誤定罪量刑、刑罰執(zhí)行和工作生活受影響等具體情況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
2013年5月17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國家賠償決定:賠償張輝、張高平人身自由賠償金各65。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各45萬元,共計221。萬元。
然而,張高平叔侄并沒有立即領取這筆賠償金。他們表示,希望政府能給他們安排工作,讓他們能夠重新融入社會。
直到2013年9月,在經過多方協(xié)調后,張高平叔侄才最終領取了國家賠償金。張高平用部分賠償金在老房子原址蓋了新房,還在黃山市區(qū)買了一套139平米的房子,價值77萬元,并購買了一輛30多萬元的寶馬車。
對于這些花費,社會上有一些質疑聲音,認為張高平叔侄在"揮霍"國家賠償金。面對這些質疑,張高平回應說:"這筆錢是國家對我們十年冤獄的補償,我們有權決定如何使用。我們只是想用這些錢改善一下生活,重新開始。"
八、后續(xù)影響:冤案背后的反思與啟示
張氏叔侄冤案的平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起案件被視為中國司法史上糾正冤假錯案的重要案例,也引發(fā)了人們對司法公正的深入思考。
案件平反后,浙江省公安廳于2013年3月28日發(fā)表聲明稱:"這起錯案的發(fā)生,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作為刑事訴訟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有責任的,我們深感痛心,對當事人及家屬深表歉意。浙江省公安廳已要求杭州市公安局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相關執(zhí)法問題的調查,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查,絕不掩蓋、絕不袒護。"
2013年4月,浙江省政法委啟動了針對聶海芬以及其他涉及2003年杭州"5·19"奸殺案偵查、起訴、審判全程的工作人員的全面調查。聶海芬作為當時的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預審大隊大隊長,被認為是該案的關鍵審核人。
2014年4月14日,浙江省政法委正式啟動了對聶海芬的追責程序。浙江省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朱巧湘表示,調查組將對該冤案原始辦理過程中,公、檢、法各部門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調查,并將嚴肅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然而,據(jù)2016年的報道,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并沒有針對聶海芬在該冤案中的責任提起公訴。杭州市檢察院表示未對聶海芬涉及的此案件提起過法律訴訟,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也查不到針對聶海芬的相關案件記錄。此外,聶海芬本人也表示,截至當時,她仍然在工作崗位上正常履職,并未受到任何處分。
這一結果讓許多人感到失望。一些法律專家指出,僅僅糾正冤案是不夠的,還需要追究造成冤案的責任人,才能真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殘聯(lián)副主席王乃坤代表表示,對冤假錯案要糾正,更要防,糾正在后防在前。對于那些刑訊逼供、明知有疑點還要堅持判決的人員,還要追究責任。
張氏叔侄冤案的平反也推動了中國司法制度的改革。此后,中國司法機關更加重視證據(jù)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加強了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的打擊力度,并完善了冤假錯案的糾正機制。
九、重獲新生:走出陰影的新生活
走出監(jiān)獄后,張高平叔侄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十年的牢獄生活給他們帶來的身心創(chuàng)傷卻難以愈合。
張高平發(fā)現(xiàn),重新融入社會并不容易。他與家人之間產生了隔閡,與外界的交流也存在障礙。他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機,不了解最新的社會變化,甚至連簡單的網購都不會。
為了適應新的生活,張高平努力學習各種新技能。他參加了駕駛培訓,考取了新的駕駛證,并在一家民營環(huán)衛(wèi)公司找到了工作,專門開環(huán)衛(wèi)車。他說:"我不想坐吃山空,我要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
張輝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zhàn)。他回到家鄉(xiāng)后,重新學習了貨運駕駛技術,并找到了一份貨車司機的工作。他結婚生子,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盡管生活逐漸穩(wěn)定,但張高平叔侄心中的陰影卻難以消除。他們經常會在夢中回到監(jiān)獄,回到那段痛苦的歲月。有時,他們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經獲得了自由。
張高平說:"這十年的經歷就像一場噩夢,我希望永遠不要再經歷一次。但我也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像我一樣被冤枉的人,我希望他們能早日重獲自由。"
2014年12月4日,中國第一個國家憲法日,張高平和張輝受邀來到北京,走進最高人民法院。他們作為錯案糾正的典型代表,向人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張高平說:"我希望通過我的經歷,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也希望能為推動司法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張高平叔侄的生活已經逐漸恢復正常。他們偶爾會接受媒體采訪,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選擇低調地生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