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美國法庭的審判
1992年,加利亞多被引渡到美國受審。庭審在洛杉磯聯(lián)邦法院進行,持續(xù)了整整三個月。
法庭上,控方出示了大量證據(jù):包括卡馬雷納的錄音帶、法醫(yī)報告、腐敗警察的證詞,以及加利亞多與政府官員的通話記錄。最關(guān)鍵的證人是一名已認罪的毒販,他詳細描述了酷刑室里的場景。
加利亞多的辯護律師試圖將責(zé)任推給下屬,聲稱他"不知情"。但當控方播放他威脅卡馬雷納的錄音時,旁聽席上一片嘩然。錄音里他的聲音清晰可辨:"我會讓你求著去死。"
1993年7月10日,陪審團做出裁決:加利亞多謀殺、綁架、販毒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不得假釋。其他涉案人員也分別被判處20年至50年不等的刑期。
宣判那天,卡馬雷納的妻子站在法庭外,舉著丈夫的照片說:"正義得到了伸張,但我的丈夫永遠回不來了。"
七、動機剖析:毒梟的報復(fù)與警告
7。1對"黑寡婦"行動的報復(fù)
加利亞多為什么要如此殘忍地殺害卡馬雷納?最直接的動機,是報復(fù)卡馬雷納參與的"黑寡婦"行動。
那個被搗毀的大麻種植園是加利亞多的"現(xiàn)金奶牛"。根據(jù)法庭文件,該種植園每月能為他帶來至少800萬美元收入。行動不僅讓他損失了1。6億美元的大麻,更重要的是斷了他的主要現(xiàn)金流。
在給同伙的信中,加利亞多寫道:"那個特工毀了我們的事業(yè),他必須成為一個例子。"這種報復(fù)心理在毒梟中很常見——他們認為,只有用極端暴力才能震懾潛在的背叛者。
7。2警告其他線人
更深層的動機是警告其他可能存在的線人。加利亞多的帝國建立在恐懼之上,他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背叛。
參與審訊的毒販供述,加利亞多原本打算把卡馬雷納的尸體掛在邊境橋上,旁邊寫著"給所有叛徒的教訓(xùn)"。只是因為當時風(fēng)聲太緊,才不得不草草掩埋。
事實上,這種恐嚇手段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在卡馬雷納死后的半年里,美國緝毒局在墨西哥的線人數(shù)量減少了近一半,很多人因為害怕報復(fù)而選擇沉默。
7。3對美國政府的挑釁
加利亞多知道卡馬雷納是美國特工,但他仍然敢下毒手,這本身就是對美國政府的公然挑釁。
在20世紀80年代,墨西哥毒梟與美國緝毒局的對抗逐漸升級。加利亞多認為,美國的禁毒政策損害了他的利益,而殺害卡馬雷納是對這種政策的反抗。
他在法庭上曾囂張地說:"你們美國人想要毒品,我們提供而已。這是生意,不是犯罪。"這種扭曲的邏輯,正是毒梟們?yōu)樽约盒袨檗q護的常用說辭。
八、案件的余波
卡馬雷納案成為美墨兩國禁毒合作的轉(zhuǎn)折點。在此之前,兩國執(zhí)法部門的合作松散且充滿猜忌。但此案后,雙方建立了聯(lián)合情報中心,開始共享毒梟的銀行賬戶、通訊記錄等關(guān)鍵信息。
1989年,兩國還啟動了"利劍行動",聯(lián)合打擊橫跨邊境的販毒網(wǎng)絡(luò)。僅1990年一年,就查獲了超過20噸可卡因,逮捕了300多名毒販。
這些合作機制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國際禁毒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