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霜催新味,舊友攜新材
入秋的第一場霜落了,朱雀街的青石板蒙著層白,"晚星紫蘇鋪"的檐下掛著串風干的紫蘇花,像串紫色的星子。林晚星正用銅鍋炒紫蘇籽,鍋里噼啪響,香得人鼻尖發(fā)癢。
門簾被風掀起,老陳挑著擔子進來,筐里擺著幾包"2025年新出的堅果脆片",有杏仁、核桃、腰果三種,脆片上還沾著糖霜:"江南來的貨郎說這脆片能混著糕吃,我嘗了口,又香又脆!"他放下?lián)樱瑥膽牙锩鰝€油紙包,"還有這凍干梨片,秋燥時泡水最潤喉。"
蘇硯拎著個竹籃從后院走來,籃里是剛收的霜打紫蘇葉,葉邊泛著紅:"霜后的紫蘇葉最香,我摘了些,能做霜蘇葉包——把葉梗去掉,包上糯米和堅果脆片,蒸好后蘸紫蘇蜜。"他掀開籃底的布,露出幾包"速食菌湯包","這是新到的羊肚菌湯包,加紫蘇葉煮紫蘇菌湯,鮮得能掉舌頭。"
正說著,周硯扶著張嬤嬤進來,老婦人懷里揣著個陶甕,甕口塞著棉絮:"這是我用新收的山楂做的山楂泥,去年的陳冰糖腌的,配紫蘇正解膩。"她打開甕蓋,紅亮的山楂泥冒著酸香,"當年蘇先生總說,秋食山楂紫蘇,不咳不喘。"
林晚星捏起片凍干梨片,忽然笑了:"有了!用堅果脆片和紫蘇籽混著預拌粉,做紫蘇堅果脆糕;凍干梨片泡軟,和紫蘇蜜、氣泡豆乳粉調在一起,做紫蘇梨片氣泡飲;再用霜蘇葉包糯米和山楂泥,蒸紫蘇山楂葉包。"
溫老者翻出《云棲紫蘇譜》新添的頁,指著上面的批注:"這里還記著紫蘇姜棗茶——生姜、紅棗煮水,加紫蘇葉和紅糖,秋涼時喝了暖身。"
正忙得熱鬧,門口進來個穿灰布棉袍的老漢,背著個竹簍,簍里裝著些枯樹枝。他走到柜臺前,放下竹簍,從懷里摸出個布包:"姑娘,這是俺們村后山采的野紫蘇籽,比城里的香,您要不?"
二、野籽釀新味,暗惑生疑云
老漢自稱王老漢,是京郊王家村的獵戶。他指著布包里的紫蘇籽:"這籽是霜后摘的,俺娘說能榨油,也能摻糕里。"林晚星拿起粒籽,咬了咬,果然比尋常紫蘇籽更油香。
她取來預拌粉,摻了把野紫蘇籽和堅果脆片,揉成面團,蒸出"野紫蘇堅果糕"。糕剛出鍋,香氣就飄出了鋪子,周硯湊過來嘗了口,眼睛亮了:"這野籽比家種的更有嚼頭,香得很!"
接下來幾日,鋪子添了不少新吃食:
-野紫蘇堅果脆糕:紫薯預拌粉摻野紫蘇籽和堅果脆片,蒸好后切菱形,表面撒層糖霜。
-紫蘇梨片氣泡飲:凍干梨片泡汁,加紫蘇蜜和氣泡豆乳粉,碗沿插片霜蘇葉,酸中帶甜。
-霜蘇葉山楂包:糯米蒸軟后拌山楂泥,用霜蘇葉包成小包袱狀,系上細棉線,咬開流心。
-紫蘇菌湯面:細面煮好后過涼水,澆羊肚菌湯包調的湯,撒紫蘇絲和凍干梨片,湯鮮面軟。
-紫蘇姜棗酥:生姜切末和紅棗泥拌成餡,預拌粉摻野紫蘇籽揉皮,烤得金黃,暖身又解饞。
王老漢每日都來鋪子幫忙,有時劈柴,有時挑水,手腳麻利。這日他幫著曬紫蘇葉,林晚星見他袖中掉出個銀墜子,撿起來一看,墜子上刻著"玲瓏"二字,和"玲瓏齋"的字號一模一樣。
正疑惑時,"玲瓏齋"的掌柜忽然來買點心,見了王老漢,臉色微變,轉身就走。林晚星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幾日"玲瓏齋"掌柜道歉時的模樣,總覺得哪里不對。
傍晚收攤時,林晚星故意把野紫蘇籽撒在地上,王老漢彎腰去撿,袖中的布包掉了出來。布包里是些碎銀和張紙條,上面寫著"盯緊紫蘇鋪的新方子,事成后再給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