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筋面粉60g(加入酪體中,增加韌性)
-雞蛋1個(打散,增加香氣)
-食用油10ml(刷鍋用)
-白芝麻3g(撒在表面,增加香味)
-關鍵步驟:
1。桂花酪中加入面粉和雞蛋,攪拌成無顆粒的面糊;
2。平底鍋小火加熱,刷一層薄油,倒入一勺面糊,攤成小圓餅;
3。待餅邊翹起,撒上白芝麻,翻面再烙1分鐘;
4。取出后放涼,即可食用,口感外酥里嫩。
-匠人心得:“桂花酪,貴在‘簡’與‘真’。簡者,步驟簡化,讓新手易上手也;真者,原料真實,工藝正宗,不失柳氏本色也。柳氏后人切記,非遺之傳,在‘守’,更在‘傳’——守住核心技藝,傳于更多人,才能讓酪道活起來?!?/p>
小夏跟著林晚星的步驟做桂花酪,眼里滿是興奮:“太神奇了!看著酪體慢慢凝固,就像見證了一場‘魔法’!”老鄭則拿著蘇明遠的筆記,認真地翻看著,眉頭漸漸舒展。
四、酪香釋疑慮,反轉再遇知音贊
三個小時后,“井水泡涼”的夏荷酪和“冰箱冷藏”的夏荷酪被一起端上來,桂花酪、桂花酪凍、桂花酪餅也整齊地擺在桌上。林晚星給老鄭遞過兩把銀勺:“老鄭先生,您嘗嘗這兩種夏荷酪,看看味道是不是一樣。”
老鄭先嘗了“井水泡涼”的夏荷酪,入口是熟悉的荷葉清香和牛奶醇厚;再嘗“冰箱冷藏”的,味道竟然一模一樣!他又嘗了口桂花酪,眼里閃過一絲驚訝:“這味道……很純粹,沒有添加劑的味道,確實是傳統(tǒng)工藝!”
蘇明哲趁機拿出1940年的《西市街日報》,指著上面的報道:“老鄭先生,您看,當年太奶奶就說‘守藝要靈活’,現(xiàn)在我們用冰箱,只是為了更方便地保存酪品,核心技藝一點沒變?!?/p>
老鄭放下銀勺,臉上露出愧疚的笑容:“林老板,對不起,我之前誤會你們了。你們的柳氏酪道,確實是正宗的非遺!我要把今天的經歷寫成文章,讓更多人知道你們的堅守!”
系統(tǒng)光屏瞬間亮起【終極劇情反轉·非遺揚名】:
【老鄭的助力:他不僅寫了長篇文章《西市街的非遺酪道:守藝與創(chuàng)新的完美融合》,還把悄悄錄的視頻剪輯成“非遺體驗vlog”,發(fā)布在網上,引來百萬點贊;很多網友留言說“想去西市街體驗做酪”,晚星酪鋪的線上預約量暴漲】
【游客體驗升級:省文旅廳決定在晚星酪鋪設立“非遺體驗基地”,提供“酪道一日游”服務——游客可以跟著沈玉容學做傳統(tǒng)酪品,跟著蘇明哲了解老西市街的故事,跟著蘇辰做直播,全方位體驗非遺魅力】
【意外之喜:北京的“中華傳統(tǒng)飲食博物館”看到報道后,聯(lián)系晚星酪鋪,想收藏“柳氏四季酪道全譜”和蘇明遠的“學酪筆記”,讓更多人了解柳氏酪道的歷史;同時,還邀請林晚星去北京做“非遺酪道講座”】
“太感謝您了,老鄭先生!”林晚星激動地說,“我們會繼續(xù)堅守傳統(tǒng),也會不斷創(chuàng)新,讓柳氏酪道被更多人知道!”
小夏舉著手機,對著鏡頭說:“家人們!這里的柳氏酪道真的太贊了!不僅好吃,還能親手體驗,大家一定要來打卡!”
五、老灶映非遺,酪道新篇續(xù)榮光
傍晚時分,游客們陸續(xù)離開,手里都拿著打包好的酪品和印著“柳氏真酪”的文創(chuàng)袋。柳小酪和陳樂樂舉著桂花酪餅,追著游客們喊:“歡迎下次再來!”
蘇明哲往老灶臺里添了把新的棗木柴,火焰“噼啪”作響,映著墻上的“柳氏四季酪道全譜”和游客們留下的簽名,也映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有自豪,有堅定,更有對未來的期待。白承宇在筆記本上寫下:“柳氏酪道的傳承,是一場與‘時代’的對話。從柳老夫人的‘順時改良’,到林晚星的‘非遺推廣’,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守藝傳心’的初心?!?/p>
林晚星翻開“柳氏酪道初記”,在“夏荷酪”的旁邊,寫下了“桂花酪”及衍生小吃的配方,旁邊加了一行小字:“2024年夏初,迎游客,傳非遺,柳氏的酪道,是荷葉的清,是桂花的香,更是刻在骨子里的‘守’——守住技藝,才能傳得下百年榮光?!?/p>
老槐樹的枝椏上,紅燈籠在風中輕輕搖晃,像是在為柳氏酪道的非遺之路歡呼。滿街的酪香里,混著荷葉的清涼、桂花的芬芳和牛奶的醇厚,還有游客們的贊嘆與祝福,飄得很遠很遠——這香味,不僅暖了西市街的清晨和黃昏,更暖了那些堅守非遺的心,像柳老夫人當年希望的那樣,永遠純粹,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