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露尋味,一沓燕皮的食客托付
周二的晨露還凝在“星語花坊”門前的盆栽葉片上,門簾就被輕輕掀開。熟客鄭伯背著個舊布包走進來,手里捧著一沓薄如蟬翼的燕皮——米白色的皮面泛著微光,湊近能看到細(xì)密的肌理,是福州老字號“同利肉燕”的手藝。
“這是我兒子從福州寄來的,正宗的豬后腿肉捶的燕皮,”鄭伯坐在靠窗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把燕皮放在竹篩上,指尖輕輕撫過,“以前在福州老家,逢年過節(jié)必吃肉燕,燕皮薄得能透光,咬開是彈牙的肉餡,配著骨湯喝,鮮得能掉眉毛。”他從布包里掏出個小瓷瓶,里面裝著曬干的蝦油,“你們要是能做出‘皮薄如紙、餡彈湯鮮’的味道,我?guī)Ю辖址欢紒韲L鮮。”
林晚星拿起一張燕皮,對著晨光看了看,確實薄得透光,還帶著淡淡的肉香。她轉(zhuǎn)頭看向正在準(zhǔn)備餡料的謝景淵,揚了揚手里的燕皮:“之前在閩菜館吃的肉燕,要么燕皮硬得像紙,要么餡料散得不成形,完全沒有鄭伯說的‘鮮彈入味’的感覺?!?/p>
謝景淵走過來,拿起燕皮仔細(xì)摸了摸,又從手機里調(diào)出福州老字號“永和魚丸”的肉燕配方,眼底泛起熟悉的專注:“閩式肉燕的關(guān)鍵在兩點,一是肉餡的捶打,要選豬后腿肉,捶至起膠才會彈;二是燕皮的泡發(fā),要用冷水快速浸泡,泡軟卻不爛。我查過配方,500克豬后腿肉配100克馬蹄碎,加30毫升蝦油調(diào)味,20張燕皮能包30個肉燕,煮好后淋上骨湯,撒上蔥花最地道?!?/p>
林晚星立刻拿出筆記本記錄,指尖在“肉餡捶打”上畫了橫線:“那肉餡要捶多久?燕皮泡太久會爛嗎?”謝景淵指著配方上的“捶打20分鐘”字樣:“豬后腿肉要去皮去筋,捶20分鐘至肉質(zhì)細(xì)膩、能成團;燕皮用冷水泡10秒就行,泡太久會變軟爛,包的時候容易破?!?/p>
當(dāng)天上午,“星語花坊”的后廚就飄起了肉香。林晚星負(fù)責(zé)泡發(fā)燕皮、處理馬蹄,謝景淵則忙著捶打肉餡、熬制骨湯,案板上的燕皮漸漸疊成小堆,等著裹上鮮彈的肉餡,像極了即將飄出的閩式鮮香。
二、鮮彈沁心·閩式肉燕
-適配場景:福建福州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吃,口感皮薄餡彈,湯頭鮮醇,適合作為早餐、午餐或夜宵,現(xiàn)煮現(xiàn)吃最佳(出鍋后5分鐘內(nèi)食用,避免燕皮吸湯變軟);剩余的生肉燕可放入冰箱冷凍(保存1個月內(nèi)),食用前無需解凍,直接下鍋煮5分鐘;骨湯可提前熬好,冷藏保存(3天內(nèi)),加熱后即可用。
-基礎(chǔ)原料(約制作30個,每碗6個,配200毫升骨湯):
-主料(肉餡,鮮彈的核心):
-豬后腿肉500克(選肥瘦比2:8的,肉質(zhì)細(xì)嫩,捶打后易起膠;避免用五花肉,脂肪過多易油膩;若沒有豬后腿肉,可用400克雞胸肉+100克豬肉末混合,口感略柴但更低脂)。
-馬蹄100克(選新鮮的,去皮后切碎,增加脆感;避免用馬蹄罐頭,口感軟爛;若沒有馬蹄,可用80克蓮藕碎替代,增加清甜感)。
-蝦油30毫升(調(diào)味,選福州產(chǎn)的,鮮味濃郁;避免用普通醬油,味道過咸;若沒有蝦油,可用20毫升生抽+10毫升魚露混合,模擬鮮味)。
-料酒15毫升(去腥,選黃酒;避免用白酒,酒味過重;若沒有料酒,可用10毫升米酒替代)。
-鹽3克(調(diào)味,選細(xì)鹽;避免用粗鹽,不易拌勻;若沒有鹽,可用2克低鈉鹽替代)。
-白糖2克(提鮮,選細(xì)白砂糖;避免用紅糖,影響?zhàn)W料顏色;若沒有白糖,可用1克冰糖粉替代)。
-淀粉10克(增加黏性,選玉米淀粉;避免用土豆淀粉,黏性過強;若沒有玉米淀粉,可用8克紅薯淀粉替代)。
-清水50毫升(增加肉餡嫩滑感,常溫清水即可;避免用熱水,易燙熟肉末)。
-主料(燕皮與湯頭,鮮醇的核心):
-福州燕皮20張(選手工制作的,薄而有韌性;避免用機器壓制的,易煮爛;若沒有福州燕皮,可用15張餛飩皮+5克豬肉末揉碎混合,模擬肉香,但口感差異較大)。
-豬筒骨800克(熬湯用,選帶骨髓的,湯味更濃;避免用排骨,油脂過少;若沒有豬筒骨,可用500克雞骨架+300克瘦肉替代,湯味更清淡)。
-生姜30克(去腥,選老姜;避免用嫩姜,辣味不足;若沒有生姜,可用20克姜汁替代)。
-大蔥20克(增香,選蔥白部分;避免用蔥葉,易煮爛;若沒有大蔥,可用15克洋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