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透窗時,老甕輕顫顯新紋
西市街的晨霧還沒散盡,"晚星酪鋪"的木窗剛推開半扇,槐花香就順著霧氣溜了進來。林晚星正用竹篩濾著新磨的麥粉,案上的真陶甕突然輕輕一顫——不是之前的震動,是像呼吸般的起伏,甕壁刻著的"柳氏二十四酪譜"里,"槐花酪"的簡筆畫突然染上淡紫,花瓣上的紋路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清晰。
"奇怪。"林晚星放下竹篩,指尖剛碰到甕壁,腕上早已淡去的"酪"字印記突然泛起暖光,眉心的系統(tǒng)光屏毫無預(yù)兆地鋪開,字跡比"余輝模式"時更清晰,卻帶著種久違的熟悉感:
【柳氏酪道傳承系統(tǒng)·歸真模式已啟動】
【當前狀態(tài):伴生傳承(與傳承人意識聯(lián)動)】
【新增功能:味覺記憶同步、跨代手藝復(fù)刻】
【觸發(fā)契機:檢測到"新生之味"——柳氏未及傳承的"槐米酪"】
光屏右側(cè)的虛影框里,浮現(xiàn)出1944年春的片段:柳氏坐在灶臺前,面前擺著個青花小罐,正用銀勺舀出罐里的槐米蜜,往銅鍋里的鮮奶里攪。窗外的老槐樹枝椏上,新抽的嫩芽在風(fēng)里晃,她時不時抬頭看,嘴角帶著淺淺的笑,像是在等什么人。
"這是。。。。。。"蘇硯剛把蒸好的麥糕切成小塊,案上的青瓷碗突然被風(fēng)吹得轉(zhuǎn)了半圈,碗沿正好對著陶甕。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同步彈出【人物注解】:【柳氏1944年春曾試圖復(fù)原"槐米酪",卻因身體抱恙擱置,僅留下半頁未寫完的酪譜】。
店門的風(fēng)鈴"叮鈴"響了,白女士抱著個木盒走進來,盒里裝著個銀質(zhì)小勺,勺柄刻著朵極小的槐米。"我在祖父的舊工具箱里找到這個。"她把銀勺放在案上,勺底還粘著點暗紅色的蜜漬,"盒里還有張紙條,寫著柳氏槐米酪,需用銀勺攪,防銅腥奪香。"
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立刻亮起藍光:【物品核驗:1944年柳氏常用的攪酪銀勺】【材質(zhì)分析:含微量槐米蜜殘留(與真甕酪譜中"槐米酪"成分吻合)】。她往銅鍋里倒了些鮮牛奶,用銀勺輕輕攪動——奶液接觸銀勺的剎那,竟泛起層淡紫的光暈,與陶甕上"槐花酪"簡筆畫的顏色一模一樣。
二、槐米酪里藏新秘,系統(tǒng)復(fù)刻未傳藝
"柳氏的槐米酪,是不是要加新麥粉?"白女士突然指著甕壁的簡筆畫,指尖在花瓣上輕輕摩挲。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瞬間彈出【古譜補遺】:【原譜細節(jié):槐米需用清明前采摘的白槐米(未開苞),蜜漬時需加三錢荊條蜜、一錢甘草水,發(fā)酵七日至微酸;麥粉需用頭茬新麥(去麩皮),與鮮奶的比例為1:8,且需在晨光初現(xiàn)時攪拌,借陽氣凝香】。
蘇硯按提示取來清明前的白槐米,往瓷碗里加了荊條蜜和甘草水——蜜液剛沒過槐米,就泛起層細密的泡沫。林晚星用銀勺輕輕攪動,系統(tǒng)光屏突然彈出【味覺記憶同步】:【正在載入柳氏1944年攪酪時的味覺記憶。。。。。。同步成功】。
剎那間,林晚星的腦海里突然涌入股熟悉的感覺:槐米的清苦混著蜜的甜,鮮奶的醇厚裹著麥的香,甚至能"嘗"到銀勺在銅鍋里攪動時,奶液順著勺紋流動的細膩觸感。"原來如此。。。。。。"她往銅鍋里加了勺新麥粉,用銀勺按記憶里的節(jié)奏攪動,"柳氏當年是怕槐米的苦味太重,才用甘草水中和,還特意用銀勺防腥味。"
這時,沈思酪抱著摞舊賬本沖進店,霧氣打濕了她的劉海:"博物館找到1944年的晚星酪鋪進貨單!"單子泛黃的紙頁上,用毛筆寫著"清明前白槐米一斤、銀勺一把、甘草三錢",旁注"試做槐米酪用"。林晚星的系統(tǒng)光屏彈出【物品溯源】:【此批槐米為沈文舟當年從西山采摘,特意送給柳氏的】。
系統(tǒng)光屏突然閃了閃,彈出【新生之味·配方補全】:
-槐米酪(柳氏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