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途見踟躕,橋頭藏困局
城北胡同的炊煙剛裹住“陳記包子鋪”的新招牌,林晚星腕上的“酪”字印記便淡成了近乎透明的淺痕。蘇晴正幫陳老把最后一籠豆沙包擺上案,轉(zhuǎn)頭見她望著城西石橋的方向出神,笑著遞過個溫?zé)岬呢i肉大蔥包:“又在琢磨啥?陳老說要把你教的發(fā)面方子寫在竹片上,說這是柳氏給老廚的‘傳家寶’呢?!?/p>
林晚星剛接過包子,就聽胡同口傳來陣細碎的腳步聲,一個穿著打補丁粗布短褂的少年,正蹲在路邊盯著石橋方向發(fā)呆。他約莫十五六歲,手里提著個掉了底的舊木桶,桶邊沾著些干硬的粥渣,褲腳還沾著泥。見林晚星看過來,他局促地站起身,小聲說:“您是柳氏糕坊的林姑娘吧?俺叫阿石,爹娘去年漲水走了,俺就接著爹娘的‘石家粥攤’在橋頭賣粥。前陣子隔壁‘吳記早點鋪’的吳婆子,見俺年紀小好欺負,就模仿俺家的雜糧粥,卻在粥里多兌水、少放糧,還在橋頭說俺的粥沒煮熟,吃了鬧肚子。現(xiàn)在沒人敢來買,俺連買米的錢都湊不齊了……”
林晚星還沒應(yīng)聲,眉心的系統(tǒng)光屏已亮起:
【柳氏食道傳承系統(tǒng)·橋頭加盟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tài):協(xié)助阿石重啟“石家粥攤”,轉(zhuǎn)型為柳氏粥品橋頭加盟攤,完成“少年持攤”任務(wù),驗證柳氏食道對“孤苦少年營生”場景的適配性】
【關(guān)鍵線索:城西石橋是平州城的“交通要道”,多是趕早過河的商販、上學(xué)的孩童、出工的腳夫、晨練的老人;客群偏愛“稠厚、暖身、頂餓”的吃食,口味偏清淡、微甜;阿石跟著爹娘做了五年粥,熟悉火候掌控,雖力氣小,但做事踏實,記著爹娘熬粥的基礎(chǔ)步驟;橋頭附近有糧鋪(售雜糧)、菜攤、干貨鋪,小米、紅豆、青菜等原料易獲取,且成本低】
【隱藏危機:隔壁“吳記早點鋪”的吳婆子,是個愛占便宜的人。她見阿石孤苦無依,就搶了生意,還偷偷把阿石準備的雜糧換成了發(fā)霉的陳糧,把他熬粥的鐵鍋砸出個小坑,讓粥容易糊底。聽說林晚星要來幫忙,吳婆子還在橋頭散布“阿石要把攤賣給外人,以后再也喝不到老味道”的謠言】
二、初見阿石,壞糧破鍋藏愁容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林晚星帶著蘇晴、李翠娥往城西石橋去。剛到橋頭,就見阿石正蹲在地上,用石頭蹭著鐵鍋上的糊底。他身邊的舊木桶歪在一邊,旁邊的布包里裝著袋發(fā)霉的雜糧,幾只飛蟲圍著轉(zhuǎn)。
“阿石,我是柳氏糕坊的林晚星,來幫你。”林晚星走過去,幫他把木桶扶起來。阿石抬頭,露出雙通紅的眼睛,聲音帶著哭腔:“林姑娘……您可來了!吳婆子天天在橋頭說俺壞話,還換了俺的雜糧,砸了俺的鐵鍋。這粥攤是爹娘留下的念想,要是沒了,俺真不知道咋活……”
說著,他掀開鐵鍋的蓋子,里面殘留著些發(fā)黑的糊粥:“這是俺昨天試做的,雜糧發(fā)霉,鐵鍋還糊底,熬出來的粥又苦又澀,根本沒法賣?!闭f著,一個穿著藍布衫、滿臉橫肉的婆子晃了過來,手里端著碗稀得能照見人影的粥,陰陽怪氣地笑:“喲,阿石,還沒把攤子扔了?。课艺f林姑娘,你別白費力氣了!他這毛頭小子,連火都看不好,我那早點鋪一天賣上百碗粥,他連十碗都賣不出去!”
阿石氣得攥緊拳頭:“吳婆子!是你換了俺的雜糧,砸了俺的鐵鍋!你太過分了!”吳婆子冷笑一聲:“你有證據(jù)嗎?我看你是急瘋了!我這就去告訴過橋的人,你找了外人來搶生意,粥里都摻了東西,看誰還敢買!”說罷甩著袖子走了。
李翠娥氣得直跺腳:“這吳婆子也太壞了!阿石別怕,有林姑娘在,咱們肯定能做出比她好的粥!”林晚星拍了拍阿石的肩:“阿石,別難過,我們用柳氏的法子熬粥,不光比吳婆子的粥稠,還比她的粥香,讓橋頭的人都來你這買!”
三、橋頭粥品新配方,舊攤煥新藏粥香
阿石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趕緊去翻布包:“俺以前就會做雜糧粥和小米粥,沒啥花樣。林姑娘,你說咋做,俺都聽你的!”林晚星笑著說:“阿石,咱們就用橋頭的新鮮食材,做幾款適合橋頭人吃的‘家常暖粥’,簡單好做,還頂餓?!?/p>
她翻開柳氏手記,結(jié)合系統(tǒng)線索和阿石的情況,開始寫新粥品的配方:
(一)雜糧養(yǎng)胃粥·經(jīng)典款
-適配場景:趕早的商販、出工的腳夫、晨練的老人當早餐
-基礎(chǔ)原料:
-小米100g(糧鋪剛碾的新米,養(yǎng)胃)
-紅豆50g(提前浸泡2小時,增香)
-綠豆50g(提前浸泡2小時,清熱)
-燕麥片50g(干貨鋪新到的,增稠)
-大米50g(中和雜糧口感)
-紅棗10顆(去核,提甜)
-冰糖20g(根據(jù)口味調(diào)整,提鮮)
-清水2000ml(熬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