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我去了中山的燈飾之都——古鎮(zhèn)鎮(zhèn)。一踏入鎮(zhèn)區(qū),只見街邊林立著上百家燈具展廳,水晶燈、歐式燈、極簡燈,各式各樣的光在我面前交織成一片人造銀河。
我進(jìn)入一家傳統(tǒng)燈具廠,廠房不大,卻井井有條。一位師傅正專心雕刻燈座上的圖騰,手法老練,神情專注。我問他:“你做這行多久了?”
他不抬頭:“三十五年?!?/p>
“做得不累嗎?”
“燈是光的殼,我只是幫光找到它該在的位置?!?/p>
這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從革命的中山,到守藝的中山,這座城市早已將“做實(shí)事”的精神融入每一代人骨血之中。它不是喊口號的地方,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讓光照亮現(xiàn)實(shí)。
我寫下:
“香山之名,是香不是火;
中山之魂,是匠不是響。
靜水深流,自有驚雷?!?/p>
四、南頭古鎮(zhèn):舊磚青瓦中的城市記憶
我最后一站,是南頭古鎮(zhèn)。
這里曾是珠三角的重要交通要道,如今卻安然地藏在市區(qū)邊緣。古鎮(zhèn)街巷狹窄,兩旁商鋪林立,卻沒什么游客。我買了一杯涼茶,坐在祠堂門前,看著小孩追逐,老人擇菜,陽光灑在青石板上,一切靜美得像一幅舊畫。
一位穿著對襟褂的老奶奶坐在門檻上,看著我笑:“你寫書?”
我說:“寫地球?!?/p>
她點(diǎn)點(diǎn)頭:“我們這個地方不大,你寫一句就行:這里,住著人?!?/p>
我寫下:
“不是每座古鎮(zhèn)都要變成網(wǎng)紅;
有些古鎮(zhèn),是為了給城市一個坐下來的地方。”
從岐江走向東江,地圖上繼續(xù)寫下去
第三天清晨,我背起行囊,登上前往東莞的客車。窗外是南粵平原上起伏的村莊、果園和廠房,晨霧未散,天光微亮。
我攤開地圖,在“中山”一處畫上紅圈,旁邊寫下:
“第114章,中山已記。
在這里,我遇見了一個用溫柔和信念澆筑出來的中國心臟?!?/p>
我望向車窗外,風(fēng)景開始流動。前方,是河源,我知道,節(jié)奏將再度加快,故事將變得密集,但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
我低聲說:
“中山,謝謝你。
你讓我記得,偉大的不只是高聲,也可以是沉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