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朝廷早已僵化,整個朝堂早已腐朽。
從弘治年間那段短暫的中興,到如今,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
嘉靖帝自詡聰明絕頂,擅長權(quán)謀,但晚年做了什么?
沉迷丹藥、信奉道教!
崇道誤政、內(nèi)憂外患、內(nèi)閣爭斗、國事荒廢。
萬歷帝更夸張,三十年不上朝……
皇權(quán)早已衰微,如今只剩下一個空架子。
三次大規(guī)模用兵,每次都像在抽空大明的元氣,一點點榨干這個帝國最后的力氣。
從崇禎繼承皇位開始。
真正能稱得上“興盛”的,也只有七十年前的弘治年間!
而他本人——
因為鏟除了魏忠賢,走錯了第一步。
看清了一些官員的嘴臉。
從此以后,崇禎不再相信任何所謂的忠臣。
大明的邊患日益嚴(yán)重,后金的勢力迅速壯大,他們集結(jié)在關(guān)外,野心直指整個中原。
袁崇煥——
一開始被崇禎寄予厚望、肩負(fù)抵御后金重任的大臣。
卻因為后金的一次小小離間計!
崇禎便懷疑他叛國,親手把他處死。
盧象升、孫傳庭……
一個又一個,明末本可以力挽狂瀾的大臣。
最初,崇禎也曾給予他們極大的信任。
但他太容易懷疑,朝中稍有幾句挑撥之言,他就徹底推翻之前的所有信任。
他像個迷失方向的人,不知道該往哪走。
只能不斷試錯,一錯再錯!
盧象升戰(zhàn)死!
盧家一門忠烈,到死都無怨無悔。
直到那一刻,崇禎才幡然醒悟。
又開始自責(zé)、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