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淹沒良田時,它可曾救過一人?”
“百姓餓得發(fā)抖時,它能否變出一碗熱飯?”
“山匪揮刀劫村時,它能不能讓兇徒放下屠刀?”
“敵軍鐵蹄踏境時,它可有本事叫他們自行退走?”
“不能?!?/p>
“一件也做不到?!?/p>
“既然如此——”
“既不能填飽肚子,不能救災(zāi)安民,不能平賊御寇,不能驅(qū)逐外侮,
“那大明為何要把全部希望,壓在這套陳舊的科舉之上?”
朱雄英挺身坐起,語氣如鐵。
“既然舊路走不通,”
“那就從今日起,重塑儒學的意義!”
“空談天理?大明不需要?!?/p>
“想治學者,去深研學問?!?/p>
“愿務(wù)實業(yè)者,去鉆研百工?!?/p>
“大明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能讓國力步步提升的實干之士!”
“以學堂為根基——”
“不再強迫孩童死記‘之乎者也’,不再讓無知小兒背誦無用章句。”
“大明的孩子,應(yīng)當學習真實可用的知識?!?/p>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層層遞進?!?/p>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出狀元,行行皆應(yīng)入教育?!?/p>
“先打牢根基,待成年之后,依志趣擇業(yè)定向?!?/p>
話至此處,朱雄英抬手從袖中取出一物。
一本冊子。
封面上,數(shù)個燙金大字在日光下灼灼生輝——
《十二年基礎(chǔ)教育手冊》!!!
當下的大明,已站在變革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