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又當如何作答?”
話音落下,方才明朗的心境再度蒙上陰霾。
眾學子面露困惑。
“確實,清晨寒意襲人,像是太陽遙遠?!?/p>
“正午酷暑難耐,又像它近在咫尺?!?/p>
“這矛盾之處,又該如何化解?”
“這問題與先前孩童所問的遠近大小,正好相對!”
“連孔子都難以解答的謎題?!?/p>
周圍學子們低聲議論,聲音此起彼伏。
街巷之間,百姓也開始交頭接耳。
原本大家以為今日不過是宮廷紛爭的老戲碼——兩位皇孫之間的角力,背后各大勢力明爭暗斗。
他們趕來此處,本是想聽些宮闈秘聞、權(quán)謀較量。
畢竟,市井閑談最愛這類話題。
茶余飯后,街頭巷尾,三五成群圍坐一處,說上一夜也不覺疲倦。
誰若能講得清楚、分析得透,不知不覺便成了鄰里間的“明白人”。
旁人見了,也總會點頭稱道:“此人見識不凡?!?/p>
可最近民間風向變了。
自四月起,那位極少露面的皇長孫,竟以雷霆之勢推動變革,短短數(shù)月,已讓大明氣象為之一新。
傳言說,這一切始于鐘山行宮的一場奇夢。
-----------
(順帶一提:前文誤將《兩小兒辯日》歸于《論語》,實為筆誤。)
(孔子雖在其中出現(xiàn),但此文出自《列子·湯問》。)
(然其所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哲思仍契合主旨,稍作修正即可無礙。)
(各位讀者大大們,多多海涵?。∪缓笕绻€余有免費的禮物,厚顏求一發(fā)!?。?/p>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