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官方工程建設、管理工匠的工官。
它們如同無數(shù)大小齒輪,共同編織構成了郡國這部龐大機器賴以運轉的精密網絡。
每
一個曹的頂端,都明確設置了一位主官,被稱為掾,次官稱史。如功曹掾閻忠,兵曹史單全。
掾,便如同后世一個部門的總負責人,是該曹所有事務的最終決策者與責任人,直接向郡丞或太守國相匯報。
史是副官,一如太守之于長史。
而在掾和史之下,則配備了若干書佐,他們是掾處理日常事務的左膀右臂,負責具體執(zhí)行、文書處理和信息傳遞。
繁雜文書工作,很大一部分便是由這些書佐承擔,他們負責起草公文、整理檔案、記錄考勤,是維持部門運轉的中堅力量。
再往下,便是數(shù)量更多、層級更低的小吏,他們構成了執(zhí)行層面的基礎。
這些小吏負責跑腿傳達、看守庫房、引導百姓、執(zhí)行具體指令,如同龐大機器上的細小齒輪,不可或缺。
謝喬的目光繼續(xù)下沉,從郡國府的宏大結構,探入支撐著這座大廈的基石縣、鄉(xiāng)、亭、里。
這套體系的最底層,同樣有著細致的分工。
在縣這一級,是郡、國一級的縮小版,官員和職能部門基本能對應。
縣往下,是鄉(xiāng),首先是三老,這個職位并非由官府直接任命,而是推舉當?shù)啬旮叩论?、為鄉(xiāng)人所敬重者擔任。
其核心職責在于掌管教化,維系地方風俗,調解民間糾紛,更像是半官方的道德領袖和仲裁者。
這是利用鄉(xiāng)土社會自身的權威來輔助治理,成本低,效果或許還不錯,當然前提是選對了人。
然后是嗇夫,主管著一鄉(xiāng)的訴訟審理和賦稅征收,相當于集基層法官與稅務官于一身。
百姓間的家長里短、田產地界糾紛,乃至更復雜的案件,都可能先到他這里尋求裁決。
同時,每年田賦口賦的核定與催繳,也由他負責,直接關系到國庫收入和百姓負擔。
謝喬了然,這權力集中在一人之手,若無有效監(jiān)督,極易滋生事端。
再有便是游徼,負責在縣域內巡查治安,如同流動的眼睛和耳朵。
他們往來于鄉(xiāng)野阡陌之間,探查盜賊蹤跡,維護基本秩序,發(fā)現(xiàn)不法行為便要立即上報并參與緝捕。
這大概就是她原世界的基層巡警了,工作辛苦且有一定危險性,是維持地方安寧的第一道防線。
此外,縣與鄉(xiāng)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紐帶,亭。
謝喬對這個級別并不陌生,那位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早年便擔任過泗水亭長。
亭長負責一亭范圍內的治安維持,處理更細微的糾紛,并且承擔著管理驛傳、保障郵路暢通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