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陣列森嚴,騎兵沖鋒如虎入羊群,瞬間將白波賊眾沖得七零八落。
楊奉、韓暹見曹軍兵鋒銳利,不敢戀戰(zhàn),倉皇敗走。
在雒陽西郊,曹操終于見到面容憔悴的天子及其鑾駕。
那儀仗殘破不堪,旌旗卷折,護衛(wèi)的兵士面有菜色。
曹操滾鞍下馬,至鑾駕前,伏地痛哭:“臣曹操救駕來遲!令陛下蒙塵,社稷遭難,臣萬死難贖其罪!”
其言辭懇切,情狀悲憤,盡顯忠臣赤子之態(tài),看得周遭歷經(jīng)磨難的公卿大臣們也忍不住鼻酸。
哭訴已畢,曹操進而力諫:“陛下,雒陽殘破,非久居之地。臣根本之地許縣,城郭堅固,糧草充足,且地處中原心腹,可保圣駕無虞!”
早如驚弓之鳥的獻帝與眾公卿,見曹操兵強馬壯,軍容鼎盛,且言辭恭順,態(tài)度懇切,哪有不從之理?紛紛點頭應(yīng)允。
同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改元建安。
許昌城內(nèi)大興土木,修建宮室、宗廟。
朝廷的儀軌,在荀彧等人的精心操持下,漸次恢復(fù)。
曹操自領(lǐng)司隸校尉,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其麾下文武心腹,如荀彧、程昱、夏侯惇、曹仁等紛紛占據(jù)要職,充斥臺閣。
而昔日護駕有功的董承、楊彪等舊臣,則被明升暗降,逐漸邊緣化。
一道道出自司空府的政令,開始以朝廷詔書的形式,發(fā)往各地州郡。
權(quán)力的重心,悄然從皇帝身上,轉(zhuǎn)移到了曹操手中。
面對如此情況,劉駿也不得不予以回擊,免得曹操坐大速度過快。
淮安城內(nèi),報房燈火通明,已是深夜時分。
劉駿與徐庶、蔡邕等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攤開著最新一期的《淮安旬報》清樣,旁邊則是幾天前送來的許昌情報。
劉駿手指點著情報,眉頭輕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元直以為影響如何?”
徐庶捻須沉吟,笑道:
“主公不必過慮。迎駕易,持駕難。曹操此舉雖得大義名分,亦成眾矢之的。袁本初、袁公路、劉表等人,豈能甘休?”
“唉,我亦是怕反受其累,故不敢打天子主意。然,曹操……”
這時,門外傳來輕輕的叩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