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講堂中,學子濟濟。先生出題《邊塞與民生》,命眾人當場作賦。
紙筆分發(fā)下去,墨香漸起。
有人寫胡馬南侵之苦,有人嘆戍卒離鄉(xiāng)之悲,字句工整,卻缺少銳氣。唯有一女子坐在角落,布衣荊釵,執(zhí)筆如刀,落字鏗鏘。
沈知微踱步至其身后,見紙上寫道:“和親非屈辱,乃教化之始。以禮制夷,方可化干戈為玉帛;以文化俗,方能使遠人歸心?!?/p>
她駐足良久。
賦畢,先生點評,眾人都望向那位女子。她起身行禮,聲音清晰:“學生陳氏,家父為縣學教諭。今日所言,出自本心?!?/p>
沈知微啟用心鏡系統(tǒng),在她抬頭瞬間讀取心聲——“愿為天下女子開一條路。”
她轉身對女官道:“就是她。”
三日后,陳氏被接入宮中。宗室中有老婦私下議論:“庶女代嫁,成何體統(tǒng)?”也有人說:“皇后這是安插自己人,圖謀深遠?!?/p>
流言傳到鳳儀宮,沈知微只吩咐一句:“召陳氏入宮訓禮,全程公開?!?/p>
訓練首日,內廷老嬤嬤故意刁難,命她連跪半個時辰,又讓她背誦三百條宮規(guī)。
陳氏額頭沁汗,膝蓋發(fā)抖,卻始終未吭一聲。
沈知微到場時,正見她扶墻起身,手肘撐地,咬牙站直。
“疼嗎?”沈知微問。
“忍得住?!彼?。
“你知道我要你做什么嗎?”
“不是去當妾,是去當使臣。”陳氏抬頭,“帶著盟約,帶著規(guī)矩,帶著大周的臉面?!?/p>
沈知微點頭。當晚,她親自授課,逐條講解宮廷禮儀,不說繁文縟節(jié),只講應對分寸。
“見君不卑,遇權不懼。你要讓他們知道,大周送出的女子,不是用來討好的,是用來立威的?!?/p>
半月過去,陳氏已能從容應對各色儀典。沈知微命人取出一份文書,封面無字,內頁卻是她親手擬定的《和親書》。
書中明列:兩國互市通商,設關卡征稅;互派學使,傳播典籍;邊境各退三十里,共建巡防營;若有戰(zhàn)事,須先遣使通告。
“這不是婚書?!鄙蛑⑽臅坏剿种?,“是盟約。你帶到北狄,當眾宣讀,一字不許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