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bǎi,舊讀bó。古時軍隊編制單位,百人為佰。管轄一百人的長官?!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败bniè足行伍之間,俛fǔ仰仟佰之中。”
這句出自《史記·陳涉世家》的話,雖然簡短,卻蘊(yùn)含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和一個改變中國歷史進(jìn)程的底層人物的吶喊。讓我們一起來深入解讀。
一、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躡足行伍之間,俛仰仟佰之中”這句話并非孤立存在,它出自司馬遷對陳勝(陳涉)早年經(jīng)歷的概括性描寫。讓我們先看更完整的上下文:
原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yīng)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緊接著就是上面提到的這句話)
躡足行伍之間,俛仰仟佰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二、注釋與翻譯
1。注釋:
·躡足:踩踏,引申為“置身于”、“參與”。這里有小心謹(jǐn)慎、身處其中的意思。
·行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故以“行伍”代指軍隊。
·俛仰:“俛”同“俯”,指低頭和抬頭。在這里形容在人群中隨波逐流、勉力周旋的樣子。也有一說指時間短暫,俯仰之間。
·仟佰:同“阡陌”,本指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這里代指田間、鄉(xiāng)野。另一說,“仟佰”也指軍隊中的低級軍官(千夫長、百夫長),但結(jié)合陳勝被征發(fā)戍邊的背景,解釋為“田間”更貼合其平民身份。
2。翻譯:
(陳勝)出身于軍隊行伍之中,在鄉(xiāng)野田間勉力勞作、周旋求存。
三、典故背景:大澤鄉(xiāng)起義
這句話描述的是陳勝起義之前的身份和狀態(tài)。背景是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統(tǒng)治殘暴,法律嚴(yán)苛,民不聊生。
·出身底層:陳勝年輕時給人當(dāng)雇農(nóng)耕種,但他胸懷大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被征戍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朝廷征發(fā)貧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密云),陳勝、吳廣被任命為屯長。
·大雨誤期:行至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州)時,遭遇大雨,道路不通,計算時間已無法按期到達(dá)。按照秦法,“失期,法皆斬”。
·絕境起義:面對必死的局面,陳勝、吳廣毅然決定反抗。他們喊出了千古名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現(xiàn)在逃跑是死,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以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